清东陵景区松梢斑螟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技术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具有300多年历史,这里山峦起伏、群峰叠翠、古松参天,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园区总面积8 000 hm2,有原始森林景区近3 000 hm2。

近年来,有近2 000 hm2油松受到松梢斑螟的危胁,有虫株率约50%,每株有虫3~12条,由于该虫的天敌较少,加之气候适宜,在该自然保护区内呈爆发流行态势,严重危胁清东陵林区油松安全。

松梢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以幼虫危害油松、樟子松等树木松梢,造成新梢枯黄,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绿化观赏效果,甚至造成松树整株死亡。

笔者深入林区,分析其发生规律,并总结其防治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松梢斑螟的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6 mm,翅展长度约24 mm,前翅灰褐色,翅面上有白色横纹4条,中室端有明显肾形大白斑1个,后缘内侧有黄色斑;卵近圆形,长约0.8 mm,黄白色,近孵化时变成暗赤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25 mm,暗赤色,各体节上有成对明显的黑褐色瘤,其上各生白毛1根。

蛹长约13 mm,黄褐色。

1.2 发生规律及习性   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发现该虫在清东陵林区1年发生2代,以不同龄期幼虫被害松梢内越冬,3月下旬至4月初越冬幼虫开始在被害梢内继续向下蛀食,一部分转移危害新梢。

5月中旬幼虫陆续老熟,在被害梢内化蛹。

6月上旬羽化

产卵于松梢松针基部,也可在当年被害梢的枯黄针叶凹槽处、被害球果及树皮伤口上。

卵期约7 d,6月中旬孵化。

幼虫爬行迅速,蛀入新梢髓部后多往尖端蛀食危害,到尖端后再往下蛀食,被害梢枯黄弯垂。

幼虫老熟在虫道内化蛹。

8月下旬2代成虫羽化,9月中旬2代幼虫一直危害到11月,在被害枝梢及球果中越冬[1—3]。

2 1代幼虫孵化期的观察   1代幼虫孵化活动期是防治松梢斑螟的最关键时期,因此时虫体聚集,药剂防治效果甚佳。

而且第1代孵化期相对集中,2代孵化期世代重叠较严重。

因此,掌握了此时期的具体时间就抓住了松梢斑螟防治的主动权。

笔者在清东陵林区历经3年进行了观察,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清东陵林区松梢斑螟1代幼虫孵化期在6月中期,时间持续9~10 d,而孵化盛期时间只有5~6 d。

3 1代成虫羽化期的观察   1代成虫羽化期是防治松梢斑螟大面积发生时的又一关键时期。

因此时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利用太阳能黑光灯诱杀防治效果甚佳。

从表2可以看出,清东陵林区松梢斑螟1代成虫羽化期在6月上旬,时间持续6~8 d,而羽化盛期只有3~4 d。

4 梢斑螟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   一是天敌数量锐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应用普遍和频繁,天敌被大量杀伤。

松梢斑螟的重要天敌长距茧蜂在松林里已难见踪迹。

天敌控制能力下降后,松梢斑螟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二是重视程度低。

松梢斑螟虫体微小,发生和扩散蔓延较为缓慢,初时只是零星发生,渐为点片发生,而且其危害性不像其他食叶害虫容易发现。

故一般不为人们所重视,往往初始未加防范,待为害加重时防治相当困难。

三是防治不得法。

由于不了解松梢斑螟的发生规律及习性,盲目用药防治防治效果很差[4—6]。

5 防治技术   实践证明,盲目用药,赶不上幼虫孵化期防治效果会很差。

只有抓住幼虫孵化期,尤其是1代幼虫孵化期用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防治实践,发现人工剪除带虫枯梢和用40%氧化乐果乳油灌根专业提供代写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毒杀幼虫的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且虫体密度较低的林片。

而当虫体密度较大时,在1代成虫羽化期采用沿林区道路每20 hm2悬挂太阳能黑光灯诱杀松梢斑螟成虫的办法可大大降低虫体密度,通过试验对比,有虫株率可降低30%以上,防治效果较好。

6 参考文献   [1] 高志君,刘雅兰,智宝珍,等.松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84(12):20—23.   [2] 宋宝全.浅析松梢斑螟防治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4(5):154.   [3] 徐明海.冷杉梢斑螟与樟子松梢斑螟防治技术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8.   [4] 张兰英,韩丹,李雪,等.4种农药对松梢斑螟防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44—45.   [5] 周彪,宋小双,毛子军,等.赤松梢斑螟防治技术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6(6):34—3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