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在中国的传播

[内容提要]本文在分析向日葵传入中国时间和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明清时期向日葵中国的和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民国时期向日葵的分布和建国以来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向日葵传播;路径        向日葵,一年生草本,原产美洲,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在我国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和油菜,价值超过了玉米和大豆。

向日葵自明代传入我国后,对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向日葵传入我国时间与路径      关于向日葵引种至我国时间,以往公认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称丈菊。

[1]近年有报道,河南省新安县荆紫山发现明正德14年(1519)重修玉皇阁时的琉璃瓦,瓦上有向日葵图案。

[2]如是,则将大大提前向日葵传入我国时间

就笔者目前所能查到的400多部地方志,发现明代纂修的方志物产中有不少关于向日葵记载,特别是明嘉靖(1522—1566)《(浙江临山卫志》的记载,将我国向日葵最早记载时间向前推了半个多世纪。

在明天启7年(1627)《(浙江)平湖县志》,万历36年(1608)《(河南)汝南志》,万历37年(1609)《(山东)济阳县志》、万历46年(1618)《(山西)安邑县志》等中都有记载,说明明代中后期向日葵我国的部分省份已开始种植。

另外,史料中还有一些关于向日葵记载,也能使我们管中窥豹。

在16-17世纪间成书的屠本《瓶史月表》中,向日葵就是“七月花使令”中列举的四种花名之一,只是没有形态的描述,[3]这个记载时间与明嘉靖《(浙江临山卫志》的记载时间比较接近,可作相互印证。

明代赵《植品》二卷中提到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传入了“向日菊”和“西番柿”,书前作者自序时间万历丁巳年(1617)。

[4]史料中有向日葵记载当是在它已传入国内一段时间后。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向日葵约在明代中期传入中国万历年间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有种植,比我们原先认为的要早得多。

目前,向日葵引入我国的准确路线仍不能确定,但结合相关资料,笔者认为向日葵很可能通过海路引种至我国

唐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成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

它由中国沿海港口出发,经南海,至波斯湾,将中国丝绸、陶瓷等物产运往欧洲,而中国也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其中美洲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占了很大的比重。

据姚旅《露书》记载,同属美洲作物的烟草就是“漳州人自海外携来”。

另据北京大学陈炎教授介绍,1570年西班牙人占领马尼拉后,中国通过马尼拉开辟了一条横渡太平洋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使亚、美两大陆开始了联系。

西属美洲的各种农作物如玉米、向日葵等就是通过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运到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至南洋各地,并进一步引进中国

[5]      二、向日葵中国传播的演进      在探讨向日葵我国的分布及演进情况之前,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向日葵经常和一些植物混在一起。

方志在著录向日葵时,也是混淆不清的,而且使用的向日葵名称有三十多种(如葵、秋葵、黄葵等)。

因此,在利用方志资料前,先进行葵辨是很有必要的。

“葵”原指葵菜,为人们普遍栽培并食用,最早记载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烹)葵及菽。

”由于种植季节的不同,葵菜又分为春葵、秋葵和冬葵。

唐代以后,随着大量新菜种的引进和培植,葵菜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中晚唐开始,“葵”不再单指葵菜而也可能是指观赏植物葵花,如秋葵、蜀葵等。

[6]而向日葵最早是由航行到美洲的西班牙人发现,把其带到欧洲种植观赏,后来引种至我国

事实上,葵花属于锦葵科,向日葵属于菊科,区别是很清楚的。

在进行“葵”辨之后,我们利用方志资料时就能做到相对准确了。

(一)明清时期向日葵的引种情况   明嘉靖《临山卫志》中的向日葵记载是目前笔者所查阅的资料中最早的记载,明天启7年(1627)《(浙江)平湖县志》中也有后续记载

方志中还发现,清康熙之前浙江省内就有比较广的向日葵分布记载,并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沿海地区,如平湖、海宁、萧山、余姚、宁波等。

前述,向日葵从海上传来,浙江临海,所以最先有记载也是合理的。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方志记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如果同一信息两地记载相差半个世纪以上,还是可以认定先后次序的。

在其它省份的方志中,向日葵记载时间都要比浙江晚至少几十年。

故此,笔者认为向日葵从海外引进后,最先在华东浙江一带种植,随后向国内其它地方逐渐传播开来。

向日葵以超过我们想象的速度在国内迅速传播,是与明清时期全国范围内水陆网络的日臻完善分不开的。

1、以浙江为中心,向其周边地区辐射。

方志浙江及其周边地区有向日葵记载的最早时间分别为:明嘉靖(1522—1566)《(浙江临山卫志》、顺治8年(1651)《(安徽)含山县志》、顺治11年(1654)《(江苏)徐州志》、康熙39年(1700)《(福建)漳浦县志》、雍正3年(1725)《(江西)武宁县志》。

浙江周边地区的向日葵记载要远远晚于浙江,笔者认为是由于作物的引进传播具有重复性,也许在引进之初,由于生态适应性、有相关替代物,或其它原因,未能扎根下来,但后来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又从另一个地区再次移种过来。

此外,在乾隆之前的福建省方志中,有向日葵记载的地区大多数集中在沿海一线,如漳浦、泉州、安溪、莆田、连江等,所以也不排除福建省的向日葵是由海上直接传入的可能性。

2、以浙江为起点,传入华北地区。

并以直隶(即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作为次级传播中心,向东北地区扩展。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