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一样需要思想创新阅读答案 [文学批评是否需要地盘]

结果文学批评成了一个自我循环的小圈子,批评家们不为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公众也对文学批评毫无兴趣。

就这样,文学批评自己地盘里近亲繁殖,自得其乐,甚至到了无法对文学创作本身产生影响的地步。

京城某评论家前段时间因为一场“刘德华事件”,成为千夫所指的目标。

此前,这位评论家在一次演讲中指刘德华“说到底是个唱歌跳舞演电影比较出色的艺人”,却因大众媒体的力量,“达到了千万人景仰的地步”,并认为此事费解得很。

评论家大概是终日沉浸在自己文学世界之中的,何妨一下楼,白首太玄经,自然不需要娱乐与休息。

不过,公众多半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他们在一日的辛苦工作后,需要足够的休息与娱乐,甚至适当的发泄。

刘德华好不好,不太清楚,不过他的粉丝大有人在。

借侯耀文在《口吐莲花》里的说法:人家小伙子把歌唱这么好,把舞跳这么好,人身上都带着仙气呢。

媒体为“平民的需求”提供表达渠道。

平民通过自己的需求,塑造自己的神话。

这个过程合理合法,并且是一个正常社会积极的文化生活的重要体现。

文学批评家跟这一个过程显然没什么关系。

他们一开始就被分到精英的队伍里,为小众服务的。

本来丁是丁,卯是卯,谁跟谁都不挨着的事情,现在此评论家非插一脚进来,对这个过程横挑鼻子竖挑眼,非要大家跟着文学批评作“略带忧郁”状,结果当然是招来一堆狠骂。

揆诸本意,此评论家这次演讲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让大众媒体当为文学批评家提供更多的版面地盘”。

批评的地盘萎缩了,这是他的判断。

不过,这个判断是否能成立,恐怕还要仔细推敲一下。

首要的问题是,文学批评是否需要地盘

文学批评看起来不仅需要地盘,还需要跑马圈地。

术语的密码被洒在地盘的周围,充当分野的标志,确立“主流文坛”的形象。

地盘边上还要插块牌子,写“我的地盘我做主”。

批评家们以笔为枪,在自己地盘里写满精英的封诰,嘲笑地盘外面的世界是“大众”。

遗憾的是,这种圈地行为等同于自我孤立。

结果文学批评成了一个自我循环的小圈子,批评家们不为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公众也对文学批评毫无兴趣。

就这样,文学批评自己地盘里近亲繁殖,自得其乐,甚至到了无法对文学创作本身产生影响的地步。

尽管各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文学专业媒体没有一家面临市场潮汐的冲击,但有些批评家依然对此不满。

“萎缩”就是这位评论家文学批评地盘现状的反应。

在他看来,受到资本与媒介的诱导,批评家“评什么不评什么,发什么不发什么,以什么样的话语方式言说或不以什么话语言说”都受到了制约。

他这样说,就好像是资本压迫着主流文学批评家,使之失去了相对的独立性,进而被公众抛弃了。

按照这种逻辑,砸碎资本的枷锁,文学批评必将获得解放,批评家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写什么,评什么,以什么样的话语方式言说了。

资本的枷锁非常脆弱,你为什么自己动手砸?   其实,这位评论家对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界的状况并非不了解。

在演讲中,他亦提到文学批评衰落的原因:文学刊物成了买卖版面的商贩,文学批评家成了“文学表扬家”,作品研讨会成了红包交流会……他是评论界的头面人物,参加作品研讨会颇多,对这些问题一定深有感触。

何况资本也并非文学批评唯一的压力所在,行政、道德、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正让中国当代文学面临“垃圾厂”的讥诮。

遗憾的是,他有意回避了这些问题的实质,只是默认以上问题的存在,然后朝着大众媒体两手一摊,要求“(大众媒体对批评者的独立发现和批判精神给予大力支持”。

有意思,在“主流文坛”跑马圈地还不够,现在还要搞领土扩张。

如果大众媒体承担了这一工作,专业期刊做什么,继续卖版面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