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穿孔与传统手术比较

【摘要】 目的 对比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消化道穿孔穿孔修补术患者84例, 分为治疗组(腹腔镜手术)与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 各42例。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2%,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 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上消化道穿孔;腹腔镜手术;传统手术

上消化道穿孔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该病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 且触诊时有明显的反跳痛、压痛, 腹部肠鸣音消失等[1]。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重要方法, 传统开腹手术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但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及病情恢复缓慢等缺陷, 限制了该手术上消化道穿孔临床中的应用[2]。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近年来在上消化道穿孔临床中开始得到应用。为了对比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对消化道穿孔治疗的临床效果, 本院对84例患者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消化道穿孔穿孔修补术患者84例, 所有均经腹平片或腹部CT确诊。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42例。治疗组:男30例, 女12例, 年龄36~52岁, 平均年龄(42.43.7)岁;穿孔时间1~14 h, 平均时间(6.82.3)h;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7例, 胃穿孔15例。对照组:男26例, 女16例, 年龄28~65岁, 平均年龄(46.15.8)岁;穿孔时间30 min~15 h, 平均时间(6.32.4)h;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5例, 胃穿孔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治疗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常规肠胃减压, 取头高脚低位20, 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先于脐下缘作一道小切口, 将10 mm trocar置入, 并充入CO2进行人工气腹的建立, 同时以2~3 L/min的流速, 以维持腹腔压力10~15 mm Hg (1 mm Hg=0.133 kPa);其次置入腹腔镜进行腹腔情况的探查, 选取左、右肋缘下和右侧麦氏点三点作为穿刺点, 分别将1个10 mm与2个5 mm trocar置入。然后于右上腹将冲洗吸引器置入, 并上推肝脏使穿孔充分显露出来, 将渗液吸干净, 同时在麦氏点将胃肠无创抓钳置入进行牵引。最后采用持针器夹持带针的2—0可吸收线进行穿孔全层的横向缝合, 缝合打结后用附近大网膜进行覆盖及固定, 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的清洗, 并放置腹腔引流管, 关闭气腹及切口。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于右上腹直肌切开进行治疗, 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的清洗, 术后放置引流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住院时间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指标的比较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术后并发症 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2%,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消化道穿孔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急症, 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及病情重等特点[3]。穿孔后会使带有刺激性的胃酸、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溢入腹腔, 引发各类炎症, 且细菌病菌侵入引发感染或加重感染[4]。临床中对上消化道穿孔治疗的常规方法为传统开腹手术, 该手术通过直接开腹修补, 虽能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但存在切口大、出血多、视野局限、腹腔脏器暴露程度高以及术后并发症多等缺陷[5], 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从而限制了该术式在上消化道穿孔临床中的应用。

本研究中,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 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主要是由于腹腔镜穿孔修复术具有以下几点优点:①在腹腔镜的引导下, 能有效扩大手术视野, 能充分吸除穿孔漏出的胃肠污染物, 且能充分、彻底冲洗腹腔, 并彻底清除潜在感染灶, 且对腹腔脏器的影响比较小, 有利于减少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6];②腹腔镜还有利于穿孔的确诊, 特别是对于部分非典型溃疡病穿孔, 能有效避免误诊误治, 且能准确确定穿孔的部位, 从而能有效避免开腹手术盲目选择切口的情况;③腹腔镜手术无需开腹, 只需要建立3~4个穿刺口, 故手术创伤较小, 术中出血较少, 能有效避免因开腹手术引起的腹壁感染、脓肿等并发症;④腹腔镜手术是在腹腔中完成的, 能有效避免开腹手术腹腔受到空气、纱布等对腹腔脏器引起的刺激, 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动力的恢复, 可缩短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⑤腹腔镜手术对于较小的穿孔往往只需进行全层缝合1~2针;对于较大的穿孔, 只需全层缝合3针及加大网膜覆盖即可[7]。但在腹腔镜手术中,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要求医生必须要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并明确手术指征;②在术中必须要合理调整好气腹压力, 以防因气腹压力过大而引起细菌移位;③手术操作必须遵循精细、轻柔、无菌的原则进行, 避免损伤穿孔周围的组织;对于局部水肿严重的穿孔应先采用附近大网膜进行穿孔的覆盖、固定及封堵;④术中应先置入腹腔镜探查穿孔情况, 并取活检组织, 明确诊断后再进行修补;⑤对于术中怀疑为恶性溃疡穿孔或癌性穿孔者, 病变部位难以充分暴露, 穿孔较大难以在腹腔镜下操作的患者, 应及时转为开腹手术治疗[8];⑥在进行腹腔冲洗后, 应放置两处引流管进行引流, 术后先将盆腔引流管拔出, 在患者可进食后再将腹腔引流管拔出。

综上所述, 对于消化道穿孔患者穿孔修补术治疗, 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且能有效减少术后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但要求术者必须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及掌握手术指证, 以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景涛, 孙建军, 刘黎明, 等.开腹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 22(5):337—339.

[2] 崔红霞, 朱培霞, 张超.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穿孔36例研究.中外医疗, 2013, 28(23):71—73.

[3] 邹贵军, 张炎, 吴仕和, 等.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分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2(28):5508—5510.

[4] 刘宗航, 卞春安.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腹腔镜开腹手术治疗比较. 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9):1102—1103.

[5] 石书宏.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分析.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8(2):279—280.

[6] 钟毓杰, 刘忠民, 张景芳.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观察.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6(7):1159—1160.

[7] 宁宁, 马冰, 彭勃, 等.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 15(7):537—540.

[8] 吴建忠, 郎建华, 黄维贤, 等. 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 2013, 31(19):2944—294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