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工程安装覆面材料要求

幕墙工程安装覆面材料要求。

1.本工程的覆面材料为玻璃、铝单板。

2.安装前的准备。

①持证上岗。

凡结构板块制作人员均应经过专门培训,必须考核合格,方能持证上岗。

②检查材料(关键工序)。

a.所有覆面材料,均须符合《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

b.结构胶必须有与所有接触材料的粘接力及相容性试验合格报告,并应有物理耐用年限和质量保证书。(质量控制点)。

c.结构胶必须有出厂日期、批号,其贮存有效期限应大于等于6 个月。严禁使用过期胶。(质量控制点)。

d.玻璃、铝板等覆面材料按设计图纸或合同要求检查其尺寸、规格及外观色彩。

③检查设备。

注胶机、各类仪表必须完好。胶枪擦拭干净。混合器、压胶棒等各部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每月应检查混合器内筒的内孔与芯棒之间的配合间隙是否在0.2mm 之内,每日工作完毕,应将未用完的胶打回原桶,以保持胶路畅通。

3.净化(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①为保证粘接强度,被粘接表面必须达到洁净、干燥、无任何水份、油污和尘埃等污物。

净化材料

a.油性污渍:用丁酮、二甲苯或75% 医用酒精;。

b.非油性污渍:用异丙醇和水各50%的混合溶剂;。

c.抹布:白色清洁、柔软、烧毛处理的棉布。

净化方法(质量控制点)。

a.两块抹布净化方法:将溶剂倒在一块干净抹布上,擦抹待注胶覆面材料和型材表面。在溶解了污渍溶剂未挥发前,用另一块干净抹布将溶解了污渍溶剂擦抹干净。如果这块抹布已脏,应及时更换一块干净的抹布。不能在溶剂挥发后再擦。

b.不能用抹布到容器内去沾溶剂,以防抹布污染溶剂

c.净化后10~15 分钟内进行注胶,超过时间应重新净化才能注胶

d.净化时应严格遵守所用溶剂标签上的注意事项。

4.上底漆

根据粘接性试验报告的结果要求决定是否上底漆。如果需要上底漆,上底漆方法同净化方法。底漆牌号见试验报告。

5.定位。

①将框架装于工作平台的定位夹具上, 按图纸安装覆面材料平放入(或斜插入)已组装好的框架上。玻璃的下边应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放置硬橡胶垫块和堵水泡沫海绵。铝板等则应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用自攻螺钉等固定。

②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固定覆面材料。如用胶条固定,应注意敲入胶条时不得损坏玻璃等覆面材料,安放双面胶带时,如果结构胶尺寸及双面胶条尺寸之和没有占满整个框架,应用定位模具安放双面胶带,以保证结构胶的粘接宽度;如果注胶固定,则应首先用小橡胶块固定后再行注胶注胶应按照本规范4.6 条执行。

③检验:注胶前应遂块检查净化和定位质量。

6.注胶(关键工序)。

注胶环境(质量控制点)。

注胶必须在洁净无尘的操作间内进行。注胶环境温度应在50C-350C,相对湿度应在35%-75%之间。

②贴保护胶带纸。

将靠注胶处左右范围的铝型材和玻璃表面用保护胶带纸(推荐用纸基压敏胶带)保护起来。

③对结构胶进行三对:对牌号、对保质期、对颜色。严禁使用过期胶和用错胶号。

④双组份结构胶应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基料与固化剂的配置、混合。搅拌均匀。并按QB/LYGJ.102—2002 附录A《结构胶、耐侯胶试验方法》规定作蝴蝶试验和拉断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注胶

检验:按QB/LYGJ.102—2002 附录A《结构胶、耐侯胶试验方法》规定,进行上述试验,并编号、记录、归档。

注胶(质量控制点)。

a.单组份胶可使用手动或气动注胶注胶,双组份胶用混胶打胶机注胶。打胶枪与胶缝成450 角,注胶时要保持适当速度,以保证胶注满空腔,并溢出表面2-3mm,使空腔内空气排走,防止空穴。用压缩空气注胶时,要防止胶缝内残留气泡,注胶速度应均匀,不应忽快忽慢,确保胶缝饱满、密实。

b.括平。

一块单元板块注胶结束, 应在胶表面未固化前, 立即用括勺或胶筒尾部将胶缝压实, 括平。达到胶缝平滑, 缝宽整齐一致, 厚度、宽度允许偏差符合本工艺3.3条规定。

c.标记。

对每件单元板块, 净化注胶人员均应在铝框上打印自己的工号,并作好生产纪录。

⑥清洗污渍

单元板块注胶后,组件表面如沾上污渍可用丁酮、二甲苯或75% 医用酒精清洗。

注意不能接触胶条。然后撕去保护胶带。

检验:a.按本工艺中的检验规则检验注胶质量。

b.按本工艺检验规则中的《单元板块尺寸偏差》表中序号3、5、6、7。

项目内容。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