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_2030天马行空的城市交通

地铁开往下一个春天      你所在的城市,每天几点入睡?   这个问题看似不好回答,但我想说,轨道交通结束的时间,就是这个城市入睡的时间。

上海、北京的地铁多半在11点之前结束运营,随着最后一班地铁结束,每个人回到家中,城市也渐渐安静下来。

所以多年前第一次去香港,便感慨于零点的地铁还人流攒动,与这个不夜城相得益彰。

两年前在纽约,午夜3点乘坐24小时不间断的地铁,则更是给这个城市增添了故事发生的无穷可能性。

生活在上海,看着地铁从1号线逐渐扩展到今天的11号线,如同血管经络一般蔓延扩张,终于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

即便不是为了响应低碳节能的号召,我现在也常常把汽车停在小区,双休日纯粹依赖轨道交通出行。

主要的商业区域,新兴的产业园区,朋友的家,乃至原本看起来很远的郊外,现在都被轨道交通串联在一起。

从经济上来说,轨道交通所到之处,让人群从少到多、房价从低到高、商业从萧条到繁荣,变得愈来愈热闹。

原本的中心城区就是这么一块,但随着轨道交通扩张,似乎现在可以割据城市版图,各自拥有中心区域。

轨道交通带来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MetropolitanRailway。

据说开张当天即有4万乘客搭乘该条线路。

到了1880年,扩展后的大都会铁路每年就已经可以运载4000万乘客。

如果我再告诉你,英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从19世纪70年代肇始的,与第一条地铁开通的时间如此接近,你是否对地铁的影响有更深的理解呢?   不过当时的伦敦地铁还有诸多问题。

由于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只能用蒸汽机车,而机车释放出的废气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轨道交通已经驾轻就熟,于是更要在环保方面下工夫了。

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科学小组。

正设想建一条完全自然能源驱动的列车线路。

每一个列车站台附近都带有一段长长的太阳能电池屋顶,列车到站停靠时,顶部的电池就可以充满足够列车到达下一站的电力。

这种列车被设计成85米长,最高时速350公里/小时,可同时承载325名乘客。

预计这项轨道项目最早可在2020年投入使用,零排放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轨道交通改变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也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轨迹。

你的奋斗与疲倦,你的悲伤或喜悦,都与这个城市息息相关。

随着早晨第一缕阳光射入,第一班地铁开始运营,这个城市苏醒了,随着地铁开往下一个春天。

行愈简 心愈近      轨道交通并不是城市的全部,在地面上仍然有着一个汽车的王国。

这些在地面上行驶的钢铁动物,每天都在向大气层排放着令人不安的尾气。

近几年的气候异常,让我们对全球变暖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在炎炎夏日,即便可以坐在车中,摇起车窗对热浪暂不理会,但年复一年的温室效应,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给我们来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所以你也一定注意到了,本届世博会有一个“汽车馆”,主题是“直达2030”,将展现一个“零排放、零交通事故、远离对石油的依赖、远离交通堵塞、实现有趣而又时尚驾驶”的2030城市交通生活。

是的,各国都在努力推动环保汽车的发展。

日本混合动力车已形成产业化,鼓励燃料电池和生物燃料的发展。

目前,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日本国内热销,在国际市场上也令其他国家厂商难以望其项背。

而历来重视节能和减排的欧洲,早在2007年就公布了“新欧洲能源政策”,目标是在2020年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降低20%,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同时将7年内欧盟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预算提高50%。

除了电力、氢动力、太阳能等已经为我们所熟知的能源外,还有许多新能源的替代动力,例如葡萄糖、核能、乙醇、空气动力等等,都在研发的阶段。

虽然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和普及尚有时日,但我们毕竟看到汽车界的努力。

这是为了世界的未来。

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不久后的将来,我们不难想象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一汽车能通过建筑外墙的轨道直接停在自家阳台上、所有车辆都能收到联网信号从而帮助危急的产妇平安诞下宝宝、自动驾驶能引领盲女自如穿梭在城市中――正如《2030,行》这部世博汽车馆短片所昭示的那样,我们拥有了一个“行愈简,心愈近”的大同世界。

想象未来的驾驶世界――概念汽车      汽车制造已经清楚地知道,汽车本身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因此,寻找新能源,创造新动力,成为他们如今努力奋斗的目标。

因为。

假如环境被破坏,地球满目疮痍。

那他们也毫无利润可言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的诞生,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光明的方向。

英菲尼迪Essence 01   似乎所有豪华汽车品牌都逃不过与顶级时尚品牌联姻的一天,英菲尼迪也不例外。

去年在日内瓦亮相。

就带来了与路易威登合作设计的混合动力概念车Essence。

Essence意为精华,在某种程度上算是英菲尼迪的20周年纪念车型。

Essence车身长4700mm,是一款前置后驱的混合动力双座跑车,其前突后缩的流线型外形继承了英菲尼迪一贯的设计风格,其中车侧导流孔的特色造型源于发簪。

内饰设计则由英菲尼迪和奢侈品牌LV联合完成,风格抽象,采用了颠覆传统的不对称式设计,黑色驾驶席与红色客席对比鲜明。

而双涡轮3.7LV6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

让你在城市里驰骋时,唯一的不满是嫌动力太足,在拥挤的道路上简直是种浪费。

标致SRl概念车 02   我们以往的经验是轿车可以坐4个人,跑车可以坐2个人。

但是这辆SRl概念车,却另辟蹊径,独创富有现代感的奢华“2+1”内饰,可供三人乘坐,这与以往标致推出的所有概念车型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猜想,是否SRl概念车将是引领标致车系全新面貌的起点?不过外形可不是这款概念车唯一的优点。

SRl运用了HYbrid4技术。

让SRl概念车如虎添翼。

可以达到输出功率313马力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119克,公里(电动模式下为零排放)。

可以在马路上趾高气扬地宣称:谁敢跟哥比排放?      奥迪shark 03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科幻电影里面飞行的汽车吗?这款极具未来气息的概念飞车,是土耳其设计师Kazim Doku和众多奥迪顶尖的技师为奥迪新设计概念车

最初的设计理念来自―艘概念四圈气垫船。

于是一改奥迪的时尚风格,转而设计出这么一款在科幻电影中比较常见的超现实风格车。

这款名叫Shark的概念车,拥有 邦德潜水汽车的外形,并采用了并排的双座位设计,内部座位结构是可调整式的。

Shark已经获得手工顶尖设计大奖,而设计师Doku也相信这款车在他有生之年能在大街小巷甚至天上看到。

不过,奥迪Shark的造型的确相当接近实际能够量产的标准。

也不禁让我们浮想联翩――未来的一二十年内人类的交通载具到底会长成什么样子?      DWP电动单车 04   如果你对“汽车”的要求是舒适体面的话。

那么这款小车或许会让你感到失望。

其实它只是一款仅供个人在拥挤的交通环境中行驶的交通工具,与普通的非机动化自行车相比,该车也没有什么优势。

但是如果驾驶着这样的一款小车,相信一定会赢得很高回头率。

就在去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16位高中生制成了这样一款不妨害生态环境的电动车。

它不但实现了零排放,还制作了保护车罩,最高时速96公里。

它通过安装在前面的一个电动马达来驱动车辆行驶,驾驶的时候就好像坐在某个特色餐厅的古怪椅子上,你可以通过操纵杆系统来完成对车辆的操控。

此外。

由于该车是敞开型设计,因此即便是在驾驶的时候,你也可以与马路上行驶的其他人进行交流。

双人电动三轮车 05   或许你还对交通工具有着一些更为个性化的要求,比如希望可以与太太或者孩子一同出行,或者对速度还有更高的渴望……这些要求,在环保的名义下,同样可以实现。

这台来美国自纽约、能容纳两人的小车,其外形构造颇似上一代迷你电动三轮车Slnclair C5。

也许人们正是对sInclairC5只能容纳一人的空间不买账。

因此作出了改进,空间虽小。

但也能同时容纳两人。

所以你不必担心送孩子上学时会日晒雨淋。

与太太二人世界时也同样可以“私奔去远方”。

假如你有两个孩子。

那怎么办?是啊,这辆小车也为你考虑到了。

它带有可以扩展的外壁和底板,让你可以只跑一趟就把孩子们都送到学校去了。

最重要的是,这台3米长、重约400公斤的小车也绝对环保,使用天然气,具有100公里的最高时速,格外适合城市使用。

氢锂混合动力摩托车 06   迷恋速度的你。

不能错过这款来自日本的铃木摩托车

这辆摩托车外表看来平淡无奇,但用了“未来”的驱动技术――氢能源。

驾驶这辆摩托车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因为它没有排挡、没有离合器、没有噪音,当然,也没有任何排放。

可以骑上这辆环保摩托车风驰电掣,其充沛的氢动力与锂电池的结合,让你可以轻易达到150公里左右的时速。

但是,唯让你头疼的是补充燃料的问题,因为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那条“氢气高速公路。

的边上,才有40个氢气站。

“金牛座”电动车 07   今年3月,设计师Erik Lanuza展示了他的最新代步工具设计作品“金牛座”。

这是一款可以解决城市个人交通工具问题的概念设计产品。

本着绿色环保的理念,采用电池驱动设计

有着时尚前卫的造型和与摩托车类似的驾驶方式设计,与摩托车不同的是将直列的两轮改为了并列的两轮设计,使得其更具稳定性和安全性,独特的“牛角”操控可使你更加驾轻就熟。

从乘驾的角度来说,“金牛座”和摩托车的差别并不大,只是其外表更简洁,颇具科技时尚感。

其整体构架简单,易用性强,可在保持高速移动的同时,有更好的稳定性,作为城市个人代步工具是不错的选择。

轨道交通并不是城市的全部,在地面上仍然有着一个汽车的王国。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