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程策划使专题研究更深入

打开文本图片集。

“新基础教育”强调“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事促成人”,这样的价值引领使我们对教研组研究中的“人”,与“事”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开始了我们对教研组研究价值的重新建构。教研组研究什么、如何策划研究专题、如何结构化研究内容……围绕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新价值视角、新研究路径,我们对专题研究进行了长程整体策划的探索,以此带动教师逐渐从单一的“课例分析”走向更为广阔的“学科内涵”的深度理解。

我们的教研组研究缺了什么?

教学加法与乘法两个概念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在學习方式上有无共通点,加法的认识对乘法认识有哪些能力递进?”“两节课中教学内容有无联系,在文章理解中有无共性的方法指导……”研究初期,在研究课执教结束后的研讨环节,新基础教育课题组的老师—下子就会抛出一系列问题,让参与研讨的全体老师陷入思考。

“课上完了,你的学生获得了什么?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一内容,你的目的又是什么?”“学习内容之间、学习方法上有没有联系,可以建立怎样的联系,有联系的内容可以形成一类知识吗?”新基础教育研究让老师们第一次对研究内容本身进行本源性思考,学科教研组开始思考我们的研究到底缺了些什么。

在传统的教学研究中,侧重点往往是研究一节课如何上、如何设计教学过程,而对于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这一节课的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师生的成长有何促进作用等本源性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研究内容价值思考的缺失和知识结构的割裂,使我们过多关注零散知识的理解应用、授课过程的完整与精致。这样的研究传统导致很多教师只能上出“一节好课”,却不会上“一类好课”,学生会用好“一个知识”,却用不好“一串知识”。

“新基础教育研究帮助我们清晰了培养目标:教学要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发展的意愿、结构迁移的能力、研究方法的把握、思维品质的提升、思想文化的感悟以及各学科独特思维方式的形成。好的专题研究内容的设计影响教学实践研究的品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把握好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学生成长的长程视野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规划配置作出系统设计,对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作出结构设计……这需要我们对教学研究内容进行整体和系统的策划,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内容的价值以及合理化的研究内容、方式、过程的策划,因为这是实现教学研究本质提升的关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立足学生素养的养成备好一类类的课,上好具有关联意义的每一节课,为促进课堂教学中“人”的主动发展和生命自觉提供保障。

研究内容专题结构化设计。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按照不同的逻辑确定每个学科研究专题结构,是研究推进的关键环节。因此,研究内容专题结构化设计,是对教研组第一责任人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策划能力、领导能力的挑战。

随着“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推进和深入,教研组研究的侧重点由一节课向一类课型转换,改变点状的突破方式,实现结构化整体内容的序列转型。各学科通过对教学内容结构化把握,以内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大胆开展课型研究,形成系列的课型研究成果。

数学教研组通过对数学知识内容框架体系的整体把握,形成了数概念、数运算、形概念、形运算、数量关系、规律探究等专题化的课型研究,较好地挖掘了教学内容的整体育人功能。

语文教研组依据文本的育人价值,对课文进行了关系架构,形成了情感型课文、明理型课文、认知型课文等课文研究系列。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研组对拼音、识字、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听说教学、课外阅读、语文学科综合活动等多种课型进行研究,形成了53种课型研究成果。每一种课型都由育人价值挖掘、系列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展开逻辑、教学建议等五部分组成。

在开展写作课型研究的过程中,英语教研组先界定各年段的写作要求和研究重点,各年段备课组开展针对性的研究。纵向的结构化架构为:三年级研究如何培养学会构词、构句的能力;四年级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建构语段的能力;五年级研究从仿写到半开放式写作;六年级研究开放式主题写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又从写景类、写人类、节日类、科普类写作课型等方面进行横向研究

体育教研组开展了技巧类、短跑类、投掷类课型研究;美术教研组开展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课型研究;信息技术教研组开展了操作实践课、综合应用课课型研究;科学教研组开展了实验探究、概念建构课型研究;音乐教研组开展了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课型研究

沈虹是数学教研组的一位研究骨干,他的研究起步于四年级的数学教学规律探究,通过研究来构建结构化教学内容。也正是这次梳理,使他对新基础教育研究长程两段教学策略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可以说,研究内容的确立是教学实践的首要一环,如果还是一节课一节课地上,没有长程视野,教师只能停滞于如何上好一节课,难以在策略与方式之上挖掘与实践数学教学育人价值。

研究历程的序列化设计。

为实现研究内容的由点及面、由面成体,我们对研究过程进行长程化、序列化设计,以此来推进学科教研活动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针对研究内容策划,数学教研组以“数概念”专题为切入点展开结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研究内容进行整体性的系列思考: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的整体内容设计要关注对学习材料的重组与开发;“二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研究内容设计要关注“整体感悟”教学策略的实际应用;“九加几”的研究内容设计要关注“长程两段”教学思想的具体落实。通过这一小专题研究,老师们对课堂的组织方式、教师基本功等有了全新的认识。事实证明,当初数学教研组选择这一专题作为发展载体,突破认识瓶颈的做法是正确的,它切实帮助老师们从内容的结构体系,挖掘到了知识背后的育人价值。

根据研究目标和学科发展现状,综合学科教师研究内容进行了细化,开展“综合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与转化研究”。教研组精心制订每学期的研究计划,明确共同的研究内容,各学科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专题研究

第一阶段:2011学年第一学期,确立各学科教学价值理念、目标,研究学科育人价值呈现的维度和内容,为教学设计转化和渗透新价值观提供依据,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学科育人价值。

第二阶段:2011学年第二学期,以某一课型教学专题为切入点,对学科知识技能逻辑和过程逻辑进行整体把握,研究并确立该课型内容特点、育人价值、系列化的年段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设计思路,通过课堂教学研究产生该课型研究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三阶段:2012学年,从课堂教学拓展到学科实践活动的研究,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视角,对各学科学科活动(学科实践活动、竞赛活动)进行整体的思考与架构,并设计、完善和实施具体的学科活动,形成最大化实现学科活动育人价值的具体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架构学科育人的“校本化质量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2013学年,我们以课型研究为抓手,逐步构建出“学科育人价值观与教学过程观的形成与转换”网格,其纵向直线是教学内容,横向直线是课型,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有机的立体价值观系统。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究专题小结”为基本的研究路径,深入开展实践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转型。

语文教研组课型研究以“抒情类课型”为抓手起步,逐步向其他课型拓展。首先是呈现结构、点状交流。通过结构性的呈现方式,将这一全新的课型研究中彼此关联的“研究落点”和“研究整合点”呈现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其次是点状深入、以点带面。老师们就感兴趣的某些点形成责任团队,开展深度研讨。教研组将着力点放在“抒情类课型”的概念界定、目标制定和鉴赏建议三个专题领域。三个领域之间的研究呈现结构开放的形态,时时分享过程性研究成果。再次是结构推动、序列发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语文组的后续研究在两条线上并行推进。一条线是同一种抒情类文本在不同年段的教学研究,另一条线是不同抒情类文本在同一年段的教学研究。通过研究内容的序列化架构,“抒情类课型”有了更具體的抓手。

研究层次的滚动化设计。

基础教育的魅力在于不断创生。随着研究的深入,如何将已有研究专题纳入一个连续节点中使之成为一个相互关联、不断推进的研究过程,成为学校在实施专题研究过程中重点思考的问题。“结构化专题生长链”成为我们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法宝”。

一是学科专题的层次性生长链。在分学科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依托生态式推进的资源平台,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主动实现同一专题课型在不同学校进行初建、重建、二次重建的滚动式推进。我们充分利用同一专题在不同学校重建的平台,派出第二、第三梯队全程参与,并利用这一机遇让第二梯队教师实现新的跨越。

二是学科专题的深入性生长链。在促进成熟课型成型化、成型课型精品化的过程中,我们还将研究内容的深入和更新作为切入点。语文教研组在“结构化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多个研究专题,如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与转化、教学大单元的构建与实施、阅读理解核心能力的序列构建与实施等。通过回溯性研究,语文教研组帮助教师打通了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让每位教师专题认知和实践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寻找到了研究的交集点,进一步清晰了自己今后需要展开的研究领域,并以“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语文研究专题”为线索,结构化专题的内在联系。

在此同时,随着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发展,面对不同的发展基础和背景,老专题也需要新发展和新突破。比如,《平均数》一课,2007年数学教研组进行了初建,由于师生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14年教师再次重建这节课,教学设计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教师教学水平也大大提高。

三是学科专题的拓展性生长链。新基础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创造,突破和创造总能让人兴奋,让人惊异,同时也能吸引人、团结人、发展人。我们在挖掘和运用新基础教育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不断形成新专题,实现新突破,新基础教育研究也长出了新根。例如,立足学科研究,在李政涛老师指导下,语文教研组进行了新基础教育研究背景下的绘本阅读指导研究、类文教学研究。数学教研组开始研究数学建模课型,英语教研组进行了课外阅读漂流研究,建构了三类课外阅读指导课型:课外阅读入门指导课、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基于文本延展的阅读教学课。与此同时,各学科组除了进行学科内的结构化研究外,开始尝试学科间的融合课程以及广域课程的探索。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