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梁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目前,根据高层建筑的功能以及需求,大部分的高层建筑都建设了转换层。

文章根据实际建筑施工工程,分析了转换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以此作为参考。

毕业论文网 /2/view—12061857.htm  关键词:转换施工高层建筑建筑工程   为了满足高层建筑楼高层住宿、低层商用的多功能需求,在设计上部小空间住宿与低层大空间商用功能的建筑之问,通常需采用一定的结构来进行转换处理,也就是添加转换层。

1 工程施工概况   某建筑工程一共三十层。

建筑占地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在结构形式上,裙楼采取框架结构、塔楼采取框支一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30到C50。

转换层设计在五层结构层和裙楼屋面,跨越了中间两个结构楼层转换梁分别采用800×3050、600×3050、500×3000、400×3000四种结构形式,在上下梁内预理150×540I、150×760I字型的钢骨架,混凝土强度等级是C50,钢骨架采用Q345型号钢材,如果梁内的拉结钢筋无法穿过钢骨架时,可以将钢筋采用T字型焊接在钢骨架上面。

2 工程特点和难点分析   2.1 本工程在部分转换梁内的上下预埋两根通长150×540I,150×760I字型的钢骨架,并且全部采用内置I形钢骨的劲性混凝土柱作为框架柱,这样使整个结构施工过程中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2 因为转换梁结构复杂且尺寸较大,导致其在施工中支撑体系相对复杂、施工难度增大。

2.3 在建筑施工中因为转换层的结构拥有大体积砼施工的特征,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应该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转换梁的间距小、层数多、里面的钢筋量大,这使混凝土震捣得难度增加,为确保转换梁的砼震捣质量,必须采用合理的混凝土施工工艺。

2.4 转换层结构施工具有钢筋量大,施工困难等特点,在建筑施工中应该确保钢筋安装的稳定性与正确性。

3 支模系统选取   3.1 钢管门式支模架

支模体系的受力情况良好,搭拆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方便快捷。

3.2 钢构琉架式支模架

支模体系受力情况合理,可减轻下构件的负担。

钢析架虽然结合了工程的新设计,但是新加工、安装所用的工期比较长,需要经过专业的安装队伍才能完成。

3.3 扣件式钢管模架

本地区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较多采用此支模体系,并且施工时方便快捷,但是其安全系数比较低。

总而言之,通过对各支模体系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最终决定选取钢管门式支模架

4 编制门式支撑架方案   转换梁的尺寸大小为800×3050,跨越技术层结构及裙房屋面结构两个楼层,将施工分为两次。

第一次施工阶段为屋面结构层施工,第二次施工阶段为技术层结构层的施工

转换梁内的上下主筋采用Φ32、拉筋Φ8,箍筋Φ16—1000。

钢骨a的重量1.86t、钢骨b的重量1.50t、混凝土重量为6t/m,钢骨重量+混凝土重量=6.60t/m。

模架的方案:选用门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方案,楼面板的厚度180mm。

选用Φ48×35扣式钢管脚手架支撑。

4.1 选材。

根据《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28—2000),计算所得的脚手架安装高度是3.20m,钢材选用Q235型号,门架型选用MF1219型号。

安装尺寸:门架高h=1.95m,门架宽b=1.25m,跨距为L=8.8m,步距为1.59m。

门架主立杆选用Φ48×3.5mm的钢管,立杆加强杆也选用此型号钢管

每榻门架间距离是0.37m。

梁底,采用槽钢,梁顶托选用18a号槽钢,其凹口放置水平。

4.2 受力计算。

第一次施工阶段的平板厚度使180mm,梁的高度是900mm。

第二次施工阶段梁的高度是2100mm。

平板的厚度是150mm。

在第二次阶段时受力最不利的点出现,因此要检验第二次施工阶段的门式支模架承受力能否达到要求。

4.3 门架构造要求。

门架跨距需严格遵守规定设置的间趾且符合行业标准,并要与交叉支撑的规格相配合。

门架的立杆下端应该安装可调底座或同定底座,可调底座在调节螺杆的伸出长度时不应该超过300mm。

5 支模系统的施工   5.1 在脚手架安装前,负责人按照本施工方案需求以及规程要求向安装以及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方面的交代。

5.2 脚手架分段安装完毕或全部安装完毕后,需要按照规范要求检查脚手架的工程,交付使用前必须确保检查合格。

5.3 脚手架应由公司技术方面的负责人组织安排施工工程负责人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验收。

5.4 脚手架的拆除工作应该在统一指挥下操作,根据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基本顺序以及以下安全作业规范要求进行;支模架的拆除工作应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对称进行,并且要自上而下的逐层进行;处在同一层的加固件和构配件应该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顺序进行:工人在进行拆卸工作的同时必须注意安全防范措施,按照规定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来保护自己安全。

6 钢筋工程施工   6.1 钢筋工程安装流程工艺。

铺设梁底板→铺设梁底筋及梁箍筋→去除辅助小横杆、连接大横杆、拉开箍筋→钢梁的吊装→钢梁的固定→绑扎箍筋→第一阶段浇筑混凝土→上部钢梁的吊装→穿梁上筋、绑扎水平腰筋和主筋→钢梁的固定→封闭转换梁侧模→浇筑混凝土

6.2 钢筋工程施工难点和措施。

转换梁高度达到3m以上,分两个阶段浇筑混凝土钢筋构造上要掌控好新旧混凝土裂缝和混凝土结合牢固性,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6.2.1 设置4Φ16的纵向受压钢筋在900mm高的梁处,并且设置水平方向的箍筋。

6.2.2 加插Φ06X200的短钢筋在900mm高的梁面上。

转换梁的箍筋为Φ16、主筋为Φ32,面筋、梁底、六肢箍均有三到四皮筋。

7 混凝土施工及养护   本工程的转换层结构因为拥有大体积砼施工的特征,所以在建筑施工中需要采取相关的施工措施避免温度裂缝的生成:   7.1 项目部需要组织砼公司的员工对转换层砼配合比做出讨论,在建筑材料选择上改用拥有高水化热的水泥,另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

7.2 在砼浇筑完毕后,用毛毯覆盖或者其它养护措施来降低砼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差。

提前加设附加筋在施工缝处,第二次砼浇筑前需要清除松散的砼块以及基面软弱砼层还有石子等。

并巳铺设比砼的标号高一级水泥砂浆,从而使施工缝的抗裂能力增强。

7.3 将高性能工程抗裂纤维丝加入砼中,增强砼抗裂能力。

8 底模拆除的要求   砼施工时按施工方量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若干,在拆除构件的底模和支架之前,其同条件养试件的试压结果必须满足GB50204规范相关条文的要求。

同养试块一定要足额留置,若首次试压达不到要求,必须等待后次试压合格后才能拆除底模。

9 结语   在高层建筑中,转换层是其关键结构部分,但是转换施工难度也比较大。

因此其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与此同时要采取有效施工措施、布置合理的支撑体系、安排合适的施工程序,这样才可以保证质量并且按时完成转换层的建筑施工任务。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