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错构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曹健斌,刘永春,韦成信。

【摘要】 目的 总结肺错构瘤的发病特点、影像学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错构瘤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1.6岁。24例无症状,占60%。支气管内型1例,肺内型39例。32例行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9例患者呈典型爆米花样表现。术前确诊率为55%。3例行肿瘤摘除手术,肺楔形切除术24例,肺叶切除术12例;支气管内型肺叶切除术1例。其中用胸腔镜辅助切除15例。手术效果良好,28例长期随访无复发与恶变。结论 肺错构瘤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肿瘤。薄层CT扫描后三维图像重建可作为诊断肺错构瘤的新方法,肺错构瘤一旦确诊后均应积极手术治疗胸腔镜辅助个性化切口下手术能使患者恢复得更快、更好,这将成为肺错构瘤患者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错构瘤;肺肿瘤;肺外科手术

错构瘤临床上较少见。1987年5月~2006年3月我科共收治40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9~70岁,平均51.6岁。临床表现:有症状者16例,包括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咯血和发热等;无症状者24例。临床分型:肺实质型39例,30例位于周边部位,9例位于肺实质深部;支气管内型1例。病变部位:右肺28例,左肺11例;1例支气管内型为阻塞性肺气肿和阻塞性肺炎改变。32例行CT检查,其中分叶10例,爆米花样钙化8例,短毛刺征6例,血管集束征2例,造影后中等强化1例,病灶内部含低密度脂肪区5例,所有病例均未见卫星灶。本组共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8例,其中1例见到息肉样肿物阻塞相应管腔,表面光滑,质硬韧,诊断肺癌,但活检阴性。另见粘膜充血水肿5例,其余镜下未见异常。术前30例做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25例血沉、癌胚抗原和C反应蛋白等均正常。术前22例(55%)确诊为错构瘤,12例(30%)误诊为肺结核球和其它肺良性肿瘤,6例(15%)误诊为肺癌和肺转移癌。

1.2 手术方法 肺实质型错构瘤肿瘤摘除手术3例,肺楔形切除术24例,肺叶切除术12例;支气管内型肺叶切除术1例。其中用胸腔镜辅助切除15例。肿瘤直径1.5~7cm ,直径4cm者8例,直径3~4cm者15例,直径3cm者17例。肿瘤大体为实质性,呈圆形、类圆形或结节分叶状,表面光滑或桑椹状,部分肿瘤有包膜或部分包膜,质地坚韧,切面类灰白色;光学显微镜下见肿瘤主要由软骨构成,部分由脂肪、纤维结缔组织、腺体和上皮细胞等组成。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病人无一例死亡,术后胸部并发症2例,均为肺部感染,经治疗痊愈。本组病例均无恶变。术后长期随访的28例,患者未发现复发与转移。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