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摘要】 目的:探讨PFNA、股骨近端锁定板及DHS三种内固定方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LCP(股骨近端锁定板)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对比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骨痂愈合时间及肿胀消退时间。

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较LCP及DHS组明显短,切口长度明显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FNA内固定方式更加适宜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板; 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ki.cfmr.2018.2.082 文?I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2—0159—02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损伤,也是髋部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骨折中的3%~4%[1]。

由于粗隆部血液循环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

但老年人骨折后,长期的卧床将带来诸多的影响,针对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也比较多,如何选择更有利于患者恢复,不同的术者有各自的观点。

本研究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探讨了各种方式的优劣势,见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股骨近端锁定板(LCP)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每组22例。

其中PFNA组男14例,女8例;年龄44~87岁,平均(66.34±10.12)岁;其中车祸7例,跌倒伤9例,坠落伤6例;依照Evans骨折分型,Ⅰa型6例,Ⅰb型8例,Ⅰc型5例,Ⅱ型3例。

LCP组男15例,女7例;年龄43~86岁,平均(67.81±11.02)岁;其中车祸6例,跌倒伤8例,坠落伤8例;依照Evans骨折分型,Ⅰa型7例,Ⅰb型9例,Ⅰc型4例,Ⅱ型2例。

DHS组男17例,女5例;年龄43~87岁,平均(65.98±10.87)岁;其中车祸6例,跌倒伤10例,坠落伤6例;依照Evans骨折分型,Ⅰa型7例,Ⅰb型7例,Ⅰc型4例,Ⅱ型4例。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符合手术条件后进行手术

麻醉方式为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

PFNA组切口为长形,于大粗隆顶点上3 cm处,从大粗隆顶偏内缘导针至股骨干髓腔,扩髓后将主钉插入,后将导针在拉力螺钉导向器的引导下向股骨颈插入,解锁下沿着导针将螺旋刀片置入并锁定,依靠远端瞄准器将远端锁钉安置,后同样放置引流条,并缝合伤口。

三种内固定患者术后均接受统一的抗感染护理,引流于1 d后拔除,3 d后可适当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及髋关节功能训练[2—3]。

LCP组患者消毒后行大腿外侧经大粗隆纵向切口,将股骨颈基底部、大粗隆部及股骨干上段显露出来以了解骨折情况,后行牵引复位,将锁定加压板置于股骨上外侧并用克氏针予以固定,C臂下钻孔后选择适当长度的螺钉拧入,C臂操作完成后放置引流管并闭合伤口。

DHS组切口部位为股骨粗隆下2 cm骨外侧,在切口下2 cm处在定位器引导下将克氏针钻入,透视满意后使用DHS钻孔沿着导针扩大针道,将螺钉置入,使股骨外侧与钉尾齐平,然后选择适当的套筒,于股骨干外侧精螺钉固定,沿着股骨颈的方向将防旋空心螺钉置入不稳定骨折部位到大粗隆处,完成上述操作并且内固定效果满意后可以进行冲洗,然后依次完成放置引流、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骨痂愈合时间及肿胀消退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本次研究中涉及PFNA、LCP、DHS三种内固定方式,PFNA属于中轴性固定,对患者血运以及骨骼生物力学的影响较小,可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12]。

PFNA将2枚螺钉更换为1枚螺旋刀片,而刀片的表面积不断增加可以避免骨质填压防止骨量丢失。

研究中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愈合时间、骨痂愈合及消肿方面均优于另外两种方式。

证明PFNA内固定方式更适宜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应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宝帅,湛川,赵玉龙,等.反向微创内固定系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股骨粗隆外侧壁破裂回顾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7):735—740.   [2]刘清平,陈少坚,高连云,等.三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9):21—25.   [3]王远彬,刘盼盼,文丽君,等.超?引导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复合喉罩七氟烷浅全身麻?E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5):130—134.   [4]潘波,项飞.髓内及髓外两种内固定术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0):2006—2008.   [5]肖捷,付小军,余海平,等.PFNA微创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2):337—339.   [6]王江.股骨粗隆骨折合并外侧壁粉碎性骨折的处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3):210—212.   [7]李璐兵,韩然,王成伟,等.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关节置换法治疗疗效及对骨密度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6,22(9):1495—1497.   [8]马群莹,栾彦军.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10):615—617.   [9]邓怀东.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4):45—48.   [10]张建洛,张飞.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8):1399—1401.   [11]杨承建,柳惠江,夏良平,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1):74—76.   [12]张玫,马中原,周愚,等.不同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0):97—100.   (收稿日期:2017—06—06)。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