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王是谁【世界之王】

他曾经借杰克之口,在泰坦尼克号船头高喊:“我是世界之王”   十年之后,全世界观众再一次一起涌进电影院   而他已经走向了新的纪元,只留下背影给人们朝拜      如果非要拿篮球界的人物做个比喻的话,那么詹姆斯・卡梅隆就是“红衣主教”奥尔巴赫或者“神算子”帕特・莱利,因为他跟他们一样,总是赢家,惟一的不同,奥尔巴赫早已仙游,莱利最近几年一败涂地,而卡梅隆刚刚创造了他职业生涯又一个巅峰。

两部电影和一个科幻迷      对于世界上其他人来说,《阿凡达》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篇,对我们这些进入一月马上切换农历计时的土星人来说,《阿凡达》是牛年句点,是对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最振奋人心的总结。

他们欢呼雀跃地等待更多奇迹,而我们则被这光明的尾巴愉悦,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十年终于过去。

两者体验当然完全不同,但无论是谁,从月光集市到中国,人们都像赶集一样去电影院,没人想错过参与、见证历史的时刻。

阿凡达》有另外一种意义,每一个电影导演都在重复自己最成功的经验,他一辈子都只能拍一种电影,对于詹姆斯・卡梅隆来说,他一辈子拍的电影都是在演绎童年梦幻,《阿凡达》也不例外。

卡梅隆出生于1954年8月16日,对于美国人来说,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黄金年代,终于赢得胜利的人们,压抑已久的对生活的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整个国家都被代表着希望和成功的兴奋的巨大气泡充斥着,随之而来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繁荣时代来临了。

战争同样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对于原子弹的恐惧,对于新技术的向往,催生了科幻文化的蓬勃发展。

阿西莫夫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创作科幻小说的,而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科幻电影史上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成本低,现在回头再看会觉得粗制滥造,但想象力却无边无际,你不得不佩服那些导演的能力,根本不需要什么复杂的特技,他们就能制造出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紧张和恐惧,事实上直到今时今日这些娱乐元素依然是类型片的空气和水。

在浓厚科幻气氛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后来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好莱坞亦然。

《外星人入侵》的导演兼制片人R・W・古德温说:“在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特别着迷于那些50年代的科幻作品,不管好坏,我都非常喜欢,我想我是爱上了那种被吓得要死的心惊胆战。

”   詹姆斯・卡梅隆自然也是那些“爱上那种被吓得要死的心惊胆战”的小孩子中的一员,《地球争霸战》、《魔星》和《地球停转之日》这些电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4岁时,他在电影院里观看了《2001太空漫游》,当时他完全被震惊了。

斯皮尔伯格在观看完《阿凡达》之后对记者形容自己的感受是“满头大汗”,而在库布里克面前,卡梅隆五体投地。

卡梅隆的父亲是电气工程师,母亲是艺术家,少年时期卡梅隆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办过个人画展,12岁就开始写科幻小说,甚至制造出了一艘潜水艇,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这个少年的心中同样迷茫,全能的他要怎样选择自己未来的路呢?《2001太空漫游》朝他打开了一扇门,他在电影院里连续看了10遍,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发。

那天之后,卡梅隆开始用父亲的8毫米摄影机拍摄一些简陋的影片,不过当时拍电影不过是兴趣广泛的他一项新的爱好而已。

卡梅隆大学期间就读于加州州立大学物理系,这位天才儿童依旧不知道路在何方,但他逐渐对本专业课程心生倦怠,他开始在社会上游荡,做修理工,开大卡车,发泄自己用不完的精力,直到1977年。

1977年发生了什么,随便从美剧里抓个人来问问,不管是《老友记》里的罗斯还是《老爸老妈浪漫史》中的巴尼,他们都会兴奋得浑身发抖地怒吼出四个字:星球大战!1977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上映,对于那一代美国年轻人来说,这简直是人类史第二大事,排名仅次上帝创世纪,卡梅隆自然也是这些年轻人中的一员。

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震惊了卡梅隆,1977年的《星球大战》则完全点燃了卡梅隆,从此他不再迷茫,他完全觉醒了,他不会再将自己的才华浪费在庸庸碌碌的劳作里,而是勇敢地奔向自己的命运。

技术流也是暴君      当有人向卡梅隆请教怎样做导演时,卡梅隆说:“让钱去见鬼吧。

回家拿起你的摄像机,找几个人来就可以拍了。

把你的名字打在上面,哪怕这是世界上最蹩脚、最廉价的电影,但从此后,你就是导演

”   与斯皮尔伯格不同,卡梅隆半路出家,他从来没有受到过学院派的训练,完全是自学成才。

受到《星球大战》激发,卡梅隆终于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把自己的天才和汗水都投注在这项全新的事业里,他不断地寻找着各种各样的机会,熟悉拍摄技术,片场工作。

机会找上门来,就像斯皮尔伯格看到《第九区》雏形之后,亲自从好莱坞飞到南非提拔尼尔・布洛姆坎普一样,卡梅隆赢得了制片人罗杰・卡曼的赏识。

卡梅隆特技设计做起,对于这个身负工科和美术血统,从小就热衷搞发明创造的物理天才来说,特技设计可算是最对路不过了。

如鱼得水的卡梅隆在卡曼工作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一向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完美的调度执行能力,而这段时间则为他充分体会如何在电影制作中将两者融合提供了实践机会。

在1998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卡梅隆曾高呼“我是世界之王”,被很多人称为“暴君”的他身上有着美国人的典型性格:充满自信,甚至有点自大。

不过他并非生下来就是这样,早期从影生涯的磨砺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1981年,25岁的卡梅隆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食人鱼2:繁殖》,自大的制作方居然拒绝让他参加影片的最终剪辑。

这下可惹火了卡梅隆,他用信用卡撬开剪辑室大门,自己完成了剪辑。

被轻视的滋味很不好受,卡梅隆暗下决心一定要独揽大权。

他将自己在意大利期间写就的剧本以一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片人高尔・安尼・赫特,惟一的要求就是他要全盘掌控这部电影

1984年,这部由他自编自导的电影问世了,它的名字叫做《终结者》,拍摄费用650万美元,但仅仅美国票房就收到了3600万美元,叫好又叫座。

上世纪80年代是美国科幻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斯皮尔伯格在这一时期拍出了《ET》,大卫・柯南伯格拍出了《变蝇人》,雷德利・斯科特拍出了《银翼杀手》,凭借《终结者卡梅隆也跻身其中。

1985年卡梅隆和史泰龙一起撰写了《第一滴血2》的剧本,此后他再度投身科幻电影的制作。

1986年,他给雷德利・斯科特的科幻经典《异形》自编自导了续集,这部电影获得了七项奥斯卡提名。

1989年,卡梅隆自编自导的《深渊》问世,这部电影卡梅隆12岁时创造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为蓝本,同时加入了当时正在经历感情危机的导演的切身感受。

这几部电影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卡梅隆无穷无尽的才华,这位技术流导演的剧本功力让那些职业编剧都要汗颜,而在电脑参与电影制作之前,《异形2》的特技水准可谓是最高峰。

好莱坞就是一部烧钱机器,在诸如迈克尔・贝这样的烧钱狂人的带领下,他们一次又一次向制作费用上限发起冲击。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高投入带来的高风险也让比佛利山上的众神们胆战心惊,《埃及艳后》和《未来水世界》的惨剧是制片人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比如上世纪90年代呼风唤雨的迈克尔・贝,进入21世纪之后便一败涂地,《珍珠港》、《绝地战警2》、《逃出克隆岛》三记重拳打得他毫无还手之力,就连东家梦工厂都被他拖入泥潭,要不是《变形金刚》,他可能早就被斯皮尔伯格扫地出门了。

迈克尔・贝是好莱坞狂人导演们的一个缩影,他们是印钞机,他们也是败家子。

然而卡梅隆则全然不同,他烧钱比谁都厉害,但他却从未失手。

1991年的《终结者2》仅仅美国票房就赚得两亿,还赢得四项奥斯卡大奖。

1994年《真实的谎言》全美收到1亿四千万,排名当年票房季军。

1998年《泰坦尼克号》再创高峰,到1997年5月,该片的制作费用已经达到了1亿美元,这是史无前例的,上映之后,首周票房仅为2760万美元,很多人都以为卡梅隆要阴沟翻船,但奇迹发生了,第二周票房达6000万美元,第三周7000万美元……这部电影连映281天,创下北美之最,全球票房最终达到了18亿美元。

卡梅隆曾经说过《泰坦尼克号》是无法超越的,但是现在他超越了自己,号称史上最昂贵电影的《阿凡达》在全球公映39天后,终于以18.59亿美元打破《泰坦尼克号》保持的票房纪录。

另一方面,《异形2》是电脑未参与电影制作之前特技效果巅峰,《终结者2》让人们相信电影特效无所不能,而《阿凡达》则开创了视觉效果真正的新世纪。

每一步,都由卡梅隆自己开拓,他永远傲立潮头。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