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团结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努力探索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衡量民族团结的指标、建设民族团结的氛围,使民族团结理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成为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关于民族团结思想    (一)毛泽东的民族团结思想    毛泽东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实际的民族问题相结合,创造了有关民族团结的完整思想理论体系。

第一、毛泽东指出了民族团结的涵义与分类,即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平等联合,包括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以及从国际角度讲——与平等对待并尊重中华民族民族之间的团结

第二、毛泽东指出了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与重要作用: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团结

由此可见,毛泽东认为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同时,他还进一步指出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即民族团结是我们伟大祖国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道路的前提条件和政治基础.第三、毛泽东详细论述了民族内部团结民族之间团结的关系,以及民族团结与反对民族主义的关系。

这样,就为我国党和政府顺利地开展民族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在实际工作中开创了民族团结理论实践的先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邓小平的民族团结思想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理论,不但继承了毛泽东思想,而且突出地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特色,奠定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任务和前提。

第一,民族团结是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原则。

邓小平强调,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搞好团结、消除隔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的鲜明时代特征,创造性地发展民族团结理论和政策,明确地指出了民族团结的基础、目标、立场、核心。

第二,民族团结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特别强调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把民族团结与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确把握民族团结的内容,将民族团结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力量源泉,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着眼点。

第三,民族团结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前提。

民族团结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要维护全国的稳定,离不开民族的大团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民族之间的安定团结就显得十分重要。

邓小平指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

可以说,这是对民族团结实践的进一步升华。

(三)江泽民的民族团结思想    加强民族团结思想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展民族工作的主线,三个离不开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民族团结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1990 年 9 月,江泽民视察新疆时首次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思想

这是对民族团结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1999 年,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把民族团结工作同党的全局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并指出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

江泽民指出:对于破坏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突发性事件,必须采取措施,坚决消弭在萌芽状态,绝不姑息迁就,犹豫不决。

这就从具体措施上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胡锦涛的民族团结思想    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进程中,针对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各族人民共同谋求发展的强烈愿望,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团结理论,形成了体现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主题、适合和谐社会构建的民族团结思想,极大地升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

2003 年 3 月 ,胡锦涛首次提出了我国民族工作要坚持两个共同的观点。

他指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我们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两个共同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党对我国民族问题、民族团结问题认识的新飞跃、新突破。

他还提出以和谐的思想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我国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民族团结政策基础上更加注重民族关系的和谐,这是党对民族团结问题的准确把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可以说,两个共同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中国化的又一大创新。

(五)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思想    第一,民族工作关乎大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主要优势。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发展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

民族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第三,民族团结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我国 56 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第四,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

大家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向着伟大理想奋斗。

第五,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第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工作;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做好保护生态工作;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工作;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

第七,做好对口援藏、对口援疆工作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

举全国之力,深入推进对口援疆工作,把援助资金主要用于民生、基层。

推动跨越式发展,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第八,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我国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接班人。

第九,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第十,在民族地区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

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投入,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

二、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实践    (一)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集体和个人不断涌现    1988 年以来,国家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表彰 56 个 民 族 的 民 族 团 结 进 步 模 范6481 个,其中模范集体 3213 个、模范个人 3268 名,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各级政府采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等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制定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表彰办法,在全社会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推动形成了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以损害民族团结为耻的社会风尚。

12下一页。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