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导联异常Q波的诊断及鉴别

【关键词】 异常Q波;Ⅲ导联诊断鉴别

心电图异常Q波的诊断中,尤以Ⅲ导联异常Q波发生率最高。我们通常把Q波时限>0.04 s、其深度R/4波和Q波的粗钝与挫折,且深吸气后Q波无明显变化诊断异常Q波。由于此导联异常Q波的出现,不仅可提示下壁心肌梗死的可能,而且更多见于与心肌梗死无关的疾病,这给心电图诊断带来一定的困扰。为了提高对Ⅲ导联异常Q波的认识,本文重点介绍在Ill导联中发生异常Q波的原因和鉴别的方法。

1 非心肌梗死性Q波。

1.1 肢体导联位置连接错误 右手及左下肢导联颠倒可产生类似下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此时需纠正其错误导联的连接。

1.2 正常肥胖或横位心脏者在Ⅲ导联上可出现深宽波深吸气屏气后Q波的变浅和消失是主要鉴别的方法。依我们的经验必须强调的是深吸气要以胸式呼吸为主后闭住气,使胸腔容量增大,心脏位置下垂可用于鉴别诊断

1.3 漏斗胸 少数病例类似下壁心肌梗死图形,可能由于胸骨压迫使心脏移位,室间隔初始除极方向左向后所致。Q波窄而深是鉴别的主要特点。

1.4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Ⅲ、aVF导联异常Q波可产生类似下壁心肌梗死的图形,其原因与右心系统的急性扩张和心脏顺钟向转位有关。异常Q波多表现在Ⅲ导联,很少出现在Ⅱ导联,心电轴右偏、肺型P波、右室大,伴ST抬高而无对应导联的变化及结合临床特殊的表现形式是本病的主要鉴别点。

1.5 急性心肌炎 在心肌炎的急性期出现异常Q波,是反映心肌功能的暂时丧失(心肌电静止),后期也可为心肌坏死或心肌纤维化所致的心肌电力丧失的表现。但心电图表现的Q波深面窄,病理性Q波与ST段抬高大多为一过性,同对伴有普遍的STT波改变而无明确的心脏血管定位的表现和多种形式的心律失常,结合病因、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变化等不难做出诊断

1.6 心肌心肌变性、纤维化或瘢痕形成,致使电动力降低或消失而形成起始向量改变。心肌病的异常Q波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有时较难鉴别,Q波窄而深、Q波与P波方向相反可表现为T波直立、心电图改变进行性加重是其主要的心电图特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心脏超声等特殊检查均可提供可靠的鉴别依据。

1.7 预激综合征 旁路发生于室间隔的后间隔部位预激所产生的δ波在Ⅱ、Ⅲ、aVF可显示,可表现类似下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预激和心梗的鉴别并不困难,根据PR间期缩短、δ波和继发STT改变和发作性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均可加以鉴别。药物治疗使预激波消失,可显示正常心电波形。此外,二者从临床发病年龄、症状、心电图演变等都是鉴别主要要点。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