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省、市、县“同步小康”工作文件精神及要求,结合六马乡押浪村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尊重民族习惯和意愿,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潜力。

(一)自然状况。

六马乡押浪村位于镇宁自治县南部,六马乡西南部,年平均降水量为1025毫米,属于亚热带山区气候,最冷气温0℃,最高气温38℃,年平均气温19.7℃,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距县城87公里,距乡政府驻地24公里,交通不便。地处偏僻,信息闭塞,水、电、路不通,生存条件恶劣。

(二)社会经济状况。

押浪村辖自然寨4个,4个村民小组,共161户,总人口630人。耕地面积485亩,其中田38亩,地455亩,人均占有耕地0.76亩。2005年人均吃粮300公斤,2006年末全村总收入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元,全村主要从事种植业。2006年农作物播面680亩,水稻种植36亩,玉米280亩,油菜10亩。

村民收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依靠单纯的种植业生产收入;二是农业生产均是传统的方法生产,精耕细作差;三是农民文化低,素质差,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经济来源。

(三)村寨环境状况。

村寨居住分散,人畜饮水困难。环境建设落后,无公共排水,垃圾池和公厕等,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对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水、电、路不通的情况更是困绕整个村的生存生活最大问题。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本村有村级组织活动室一栋,面积90m2。学校、敬老院、民闲组织协会等其他社会事业情况均为空白。

二、村级建设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国家、省、市相续出台了一系列更全面更有力的支农惠政策和措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2、押浪村距县城87公里,六马乡政府24公里,路紫云达帮乡2公里。山高坡徒,土壤系死黄泥土,土质较差,应适宜于发展牛、马、羊等大牲畜养殖。

3、村支两委班子团结有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二)主要制约因素。

在开展实地调研和多主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押浪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以初级产品为主,自产自销,缺乏产后加工、流通渠道和专业化合作组织引导生产链,产品经济价值不高。

2、农业基本设施有待完善,押浪村无渠沟等灌溉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3、山高、路远、坡徒、土质差;缺水、缺电、信息闭塞、生存条件恶劣。

4、村容村貌差,卫生等基础设施薄弱,村级道路不通和村内道路需新建,没有绿化,村庄脏乱差状况普遍,村内外柴草等杂物乱堆乱放,绝大部份农民居宅条件很差,无公共厕所。

5、科技应用水平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面积小,农产品档次低,农民劳动强度大,农民接受技术的渠道少。

6、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不具备建设、维护、管理村公共事业的能力。

三、指导思想、原则、总体目标。

(一)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2、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3、《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6〕1号)。

4、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意见》。

5、《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二)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中央、省委〔2006〕1号文件为指针,从解决群众最关心和解决的生产生活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建设为支撑,以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为工作重点加强公共事业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总体发展目标。

(三)规划的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统筹考虑押浪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农业农村经济为中心,统筹考虑社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要合理布局,科学论证,合法合理使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2、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要充分发挥规划和各项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投入到村级建设中,形成新的合力,规划在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但必须符合中央“五要五不要”的要求,切实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愿意与不愿意、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3、注意实效,稳步推进。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任务,即要积极主动,又不能急于求成,要讲求实效,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不搞达标升级。要从农民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以点带面,防止一哄而起,急功近利。

(四)总体目标。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总体思路,2010~2015年全村总体水平达到以下目标:

1、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要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提高科技含量投入为重点,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力争做到大产业求大发展,大产业创大效益。

2、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县有关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倡晚婚晚育,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确保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3、规划改造村寨。争取得到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选择有发展前途,适合村民居住的环境作新住址,整体搬迁,从而改善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加强村寨规划,特别是村寨道路规划,并实现硬化,建立和完善道路管理机制,从整体上改善村容村貌

4、加大农民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科学种田水平,大力开展以农业适用技术为主的农业新技能培训,力争每年全村年满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的村民普遍接受2~3次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促进押浪村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切实开拓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把始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理念,切入实际,从而加快推进村级建设和各项工作。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村寨规划建设

1、2012年选择新址,规划布局,投资预算,并上报搬迁报告。

2、2012-2015年逐步实施新村建造工程。

3、2015年新村竣工验收村民整体搬迁。

(二)农业产业。

1、加大科学普及力度,提高科学应用水平,实现新品种,新技术规模推广,规范化生产,满足自给需要。

2、畜牧产业。分户散养存栏鸡2000羽;二元母猪50头,出栏肥猪200头,肉牛100头,山羊4000只,马300头。

(三)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建设

道路设施。

新建押浪~紫云新寨全长1公里,宽4米。

(四)村寨人居环境整治。

1、村庄整治。

(1)禁止滥砍滥伐,开山采石,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2)对于侵占河道、基本农田的违纪建筑进行搬迁和拆除。

(3)对年限长久破坏严重的危房,影响道路畅通和村容村貌的建筑物予以拆除。

2、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环境建设:组建环卫队,定期对垃圾进行清运。

3、农房整治方案。

(1)在新村建移民房164户,每户70m2,并配套厕、圈改造。

(2)对房前房后进行绿化,并实现村道硬化。

(3)对新村水、电、路等基础工程全面落实。

4、新建农房及沼气池工程。

(1)按照规划,布局,对住宅基地的标准修建。

(2)大力实施沼气池建设工程,使农民的生活条件,生存条件和健康得到改善。

(四)人口与环境保护建设

(1)计划生育实行“村民自治”,加强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配齐村协会并发挥积极作用。把整个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落实好办好,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

(2)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群众生活卫生环境和面貌。

(五)科技与农技培训。

1、大力引进优良品种,积极组织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有效提高科学种植水平。每年对全村16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的村民进行科学种植、养殖培训,主要开展以养猪、养牛、早熟蔬菜、生姜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用科学技术指导,积极引导各新建产业项目顺利运转,尽快成为主导产业。

2、建立农业科技书屋,在村办公楼中建立科技图书室,方便农民阅读和了解,尤其是由外的信息及和种农业生产的情报。利用远程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素质。

3、积极开展以“绿色证书”、“阳光工程”的科技为主体,集中授课,发放各种农业科技生产技术资料。采取多元化为尽地培养级技术骨干人才。

4、加快非农技术培训步伐,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劳动力市场需求,把农民农业生产为主转移到非农产业的轨道上来。以生产经济收入多样化,以农民生活丰富化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民们的生活水平。

五、总体评价。

(一)经济效益。

到2015年预计全村农业总产值为120万元,经济作物收入、农户产品加工业收入、加上劳动力转移收入等,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503元以上。

(二)生态效益。

通过对村环境整治、村寨道路硬化、新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新建水冲厕所、垃圾收集点等项目实施,使得押浪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社会效益。

村容村貌和人民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农民素质不断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倡导文明乡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反对铺张浪费,消除赌博等不良作风的陋习;坚决反对和抵制黑恶势力、邪教等迷信现象,培养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观活动的好基础,构建和谐平安的生活环境。

做好村务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计划生育指标等重大问题进行定期公布,使民主政治得到加强。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