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也要讲科学]怀孕不能吃螃蟹科学吗

秋天菊黄蟹肥,正是食蟹的好时机。

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非常高,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螃蟹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河蟹肉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都高于一般动物性食物。

食蟹也有很多禁忌,科学食之才能食出健康。

不吃死蟹   河蟹死后,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食者呕吐、腹痛、腹泻。

新鲜活蟹的背壳呈青黑色,具有光泽,脐部饱满,腹部洁白。

而垂死的蟹背壳呈黄色,蟹脚较软,翻身困难。

不吃生蟹   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感染率很高,如果把螃蟹稍加热后就吃,肺吸虫感染率为20%。

吃腌蟹肺吸虫感染率高达55%,而生吃蟹,肺吸虫感染率高达71%。

肺吸虫寄生在人体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会引起发烧、咳嗽、咯血;若侵入脑部,则可引起瘫痪。

生吃螃蟹,还可能被溶血性弧菌感染,此菌大量侵入体内会引起腹痛、发热、脓血便。

因此,食蟹一定要蒸熟煮透。

不吃“四部件”   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沾满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

因此,吃时必须除尽蟹鳃、蟹肠、蟹心(俗称六角板)、蟹胃(即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泥沙)。

不宜吃太多   螃蟹性寒,蟹黄中胆固醇很高,一般人吃大闸蟹宜以1~2只为限,一周内食蟹不应超过3次。

孕妇不宜吃   有报道称,一位妇女连续三年在秋季流产,与她爱吃大闸蟹和甲鱼有关。

因此,孕妇秋季千万不要过多吃大闸蟹和甲鱼,它们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可能会导致流产。

中医认为,蟹爪能催生下胎,因此,孕妇、有习惯性流产者不能食用。

肝病患者不宜吃   脂肪肝是肝脏代谢混乱、营养过剩所致的“富贵病”,所以脂肪肝患者蛋白质的摄入上,应与脂肪一样严格限制。

其他肝病,不论是急性的或是慢性的,为了减轻肝脏在消化代谢上的负担,给肝脏有更多的养精蓄锐的时间,对于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成分的螃蟹应当少食或不食。

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吃   不论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如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等,当摄入蛋白质、氨基酸后,都可使肾脏负荷加重,加快肾衰竭的进程,所以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吃蟹最好是尝尝即可。

“三高”等患者不宜多吃   蟹黄或蟹膏(公蟹的精囊)的胆固醇含量很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的人不宜多吃。

糖尿病患者及肾病患者往往血压偏高,也不宜多吃。

胆囊炎、胰腺炎、胆息肉、胆结石、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也应少食或不食,以免加重病情。

过敏体质者不能吃   大闸蟹性寒且带湿毒,属“发物”,皮肤病患者或容易皮肤敏感的人都不宜吃。

食蟹既往有过敏史的,或既往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还是不吃蟹为妙。

腹泻、胃痛、感冒者不宜吃   由于螃蟹难消化,腹泻、胃痛、感冒发烧的人不宜进食,以免加剧病情。

体质虚寒的人如经常手足冷冰、容易头晕、体倦者,最好还是不吃,以免引致胃寒不适。

关节炎、痛风患者不能吃   痛风患者尤其应忌食蟹,更不可同时饮啤酒,否则,会加重病情或诱发胆结石、肾结石等。

【链接】如何挑选螃蟹      挑蟹时一定要记住,蟹一定得新鲜,一定得是活的,要重点做到“五看”。

一看蟹壳:凡壳背呈黑绿色,且带有亮光的,一般都肉厚壮实;壳背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

二看肚脐:肚脐凸出来的,一般都膏肥脂满;凹进去的,大多膘体不足。

三看蟹足:凡蟹足上绒毛丛生,蟹体健;而蟹足无绒毛,则体软无力。

四看活力:将螃蟹翻转身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蟹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可保存;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的时间不能长。

五看雄雌:农历八、九月里挑雌蟹,九月过后选雄蟹,因为雌雄螃蟹分别在这两个月份性腺成熟,滋味营养最佳。

(静静摘自《北京青年报》)。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