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疗保险中个人账户的出路

摘要:违规滥用医保卡的现象在全国已不是个别现象了。

医保卡问题的出现,其实反映的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问题。

从三个方面对个人账户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医保个人账户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结合滥用医保卡的现象谈论个人账户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论述个人账户出路

关键词:个人账户医疗保险;激励型账户      1 个人账户的基本知识      (1)个人账户设计的初衷。

我国实行个人医疗账户的目的是通过对劳动者在职期间的强制性储蓄达到部分医疗自我保障,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展开来讲,建立个人账户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明确个人医疗保障中的责任。

个人要为自己的账户缴一部分费用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或小病费用,用完账户里的钱后由个人自付;二是通过明确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促使个人主动约束不合理的医疗消费。

从功能上讲,支付现时医疗费用个人账户的直接功能,约束医疗行为和积累医疗基金是间接功能。

(2)个人账户的优点。

第一,个人账户的选择和建立对平稳地解决公费劳保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缓解了经济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给职工带来的震动。

第二,个人账户的建立弥补了共济型医疗保险的缺陷,使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更有可持续性。

(3)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

个人账户资金来源于两部分:一是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记人个人账户;二是用人单位檄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30%左右划人个人账户,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和继承。

2 个人账户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违背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报告中指出个人账户的设立降低了医疗保险的互济功能。

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没有互助互济,不能在群体之间分散医疗风险。

现行个人账户制度规定的支付范围很不合理,这不仅会导致当期基金供给减少,统筹压力加大,也不能让个人账户参保医疗风险出现时发挥更有效作用。

另外,个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随机性的,不可能先积累后消费;引人积累制并不符合医疗需求规律。

“大病统筹,小病自费”的制度设计,违背了“预防为主”的医学规律。

另外个人账户支付的只是门诊费用,是小额的医疗费用,这都不是个人医疗费用风险所在。

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是用来防御疾病风险,所以作为基金之一的个人账户是不符合保险原理的。

2.2 主管部门监督不力   (1)监督人员不足,手段困难。

医保部门的编制,多是在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确定的,随着参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医保部门的工作量在不断加大。

而人员却没有增加,因此人手不足是医保部门面对的普遍难   (2)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

目前,除了作为主管部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对医保中心的业务进行直接监督

医保中心而言,医保定点机构的选择、日常考核与监管,还有医保定点机构的报销,都是医保中心说了算。

这种“自我监督”的运作模式,也使得监督相对缺乏。

2.3 个人账户管理成本高,收益小   个人账户的建立需支付很大的管理成本。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参保人发放个人账户卡。

参保人持卡就医、购药后,医保经办机构还要通过网络系统向医疗机构结算费用,并在结算过程中对是否合理诊治和用药进行监督和审核。

加之小额医疗费用面广量大。

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个人账户的管理成本大,收效小也就成了必然。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