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以对儒学文化的了解来应对中国经济崛起

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为世界接受,而中日文化同源、中俄文化互动也已经成为现实。

在东北亚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被日、俄的创新和利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一、日、俄的行与思 众所周知,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

当前海湾战争的结束更加深了中国能源短缺的危机。

俄罗斯地跨欧亚,资源丰富,改革后因原因经济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资源开发陷入困境。

日本虽经济发达,但岛国内自然资源、资本容量有限,要想继续发展,只能依靠国外市场。

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资源,也需要日本的经济技术支持,同时日、俄也是中国日用消费品的海外市场之一。

俄罗斯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也同样离不开中国日本

在东北亚这个市场上,中日俄是彼此竞争的主要对手。

中日俄能源经济的博弈中,中俄间的能源合作一波三折,中国儒学文化对日、俄高层决策的影响不容置疑。

问题是,日俄就是凭借对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了解,帮助了他们对入世后的中国能准确地判断在东北亚经济发展过程中策略的选择及其动机,要处理好同日、俄的经济关系并争取主动,我们亦应了解他们。

我们应明悉: (1);日本由于广泛地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和的精髓,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产生不但推动了本土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主要的是充分利用对儒学与西学的把握而使日本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能发挥文化比较优势而在对策中占据先机。

(2)俄罗斯文化独具特色,曾受古拜占亭文化影响又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化思想,虽说粗犷仍为其主要风格,但东方式的含蓄与精明已被其学得有模有样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得以充分利用。

(3)日本早期的“脱亚入欧”和现代的“领衔亚洲”的思想俄罗斯早期的“大国沙文”和现代的从“脱亚入欧”到“挺进东亚”;思想的转变都是其文化创新、视角转换的结果(日本插足远东西伯利亚石油输出管线工程和俄罗斯的态度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中国儒学文化的了解帮助了日、俄高层在中国问题上的决策

二、我们的策略选择 运用比较法分析出日俄现代文化的特点,挖掘出文化组成部分中的“儒学”成分;运用实证法分析出日俄的儒学决策思想;运用法分析出日儒学决策思想的胜算概率;运用辩证法分析出日俄的儒学决策客观规律性。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在研究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指出,证明:从古代到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使中国发展平稳、缓慢直至停滞不前。

欧洲人曾远远落后于中国,但他们渴望学习先进,结果拿来中国的文明并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最终的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这说明各民族天生就是平等的。

(1).历史上日本文化众所周知,东亚文化同源,中日文化同源。

日本文化源于中国文化,但日本文化重移植和模仿,轻过去重未来,推崇先进,具有继发性特点。

早在明治维新后,鉴于邻邦中国沦为半殖地的命运,日本著名思想家富泽谕吉为日本制定了“脱亚入欧”的战略,虽最终没能实现“脱亚入欧”,但日本近现代化的成功使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同时也催生了大和民族的优秀感,激发了“单一民族意识”,形成了日本人的高傲和唯我独尊的民族意识。

首相小泉纯一郎可以无视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愤怒而多次去朝拜靖国神社,因为他深知中国人的“儒性”最终会战胜愤怒,而接收歉意,“以和为贵”。

凭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移植和创新,日本在与中国的经济战中胜多败少。

其重要原因是“知儒”和“用儒”。

(2).具有东正教文化传统和家长制村社基础的俄国,在文化诸方面有着与西方文明非常不同的东方文化色彩,而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在欧洲的对俄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俄国固有的东方文化传统,影响着俄罗斯当代高层在中国问题上的决策

“知儒”和“用儒”,也是普京这一代领导班子在中国问题上决策的一大特色。

(3).通过对中国传统儒学文化日本俄罗斯作用的比较分析,我们要对中国本土传统儒学文化进行创新,适当借用日、俄的“大民族优秀思想”,“以夷制夷”。

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俄之间的合作会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日)石田雄:《日本的政治文化》,东大出版会1970年。

(2)(日)佐佐木润之介:《改造世道》,三省堂1974年。

(3)(日)依田熹家:《中日两国近代化的比较研究序说》,龙溪书舍1987年。

(4)(日)江上夫波:《日本文化起源论集》,平凡社1984年。

(5)(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先进技术与日本式的心情》,TBS布列塔尼卡出版社1984年。

(6)(日)家勇三郎:《日本文化史》,岩波书店1982年。

(7)Russia;at;the;twenty—first;century:;Politics;and;social;change;in;the;post;————Soviet;era;/;Boilard,;Steve;D.;1998;. (8)А.А.Зиновьев;Русская;судьба,;исповедь;отщепенца;М.,;Центрполиграф,;1999 ПетрДейниченко;Кровавые;шестерни;империи» ,Книжном;обозрении,;№34,;2001г. (9)Elites;and;leadership;in;Russian;politics;/ed.;By;Graeme;Gill.————Macmillan;Press;Ltd.,;1998;. (10)Russias;transition;to;democracy:;an;internal;political;history;,;1989—1996;/;Murrell;,;G.D.G.;———Sussex;Academic;,;1997;. (11)吴泽林:《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