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

[摘 要] 近年来机电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是,TBT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却造成了不少限制。本文首先介绍了机电产品出口的发展现状;然后就TBT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从企业、政府两大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摘 要] 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出口对策       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1.机电产品出口发展迅猛   表1中的数据表明,在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行业普遍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全部商品出口仅取得0.5%的增长率,但机电产品出口仍保持了12.2%的增长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机电出口势头更猛,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此后更是加速攀升,出口的增长率一直在30%以上,到2005年短短的5年时间内,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翻了三番多,这么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国外贸史上都不多见。      2.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随着机电产品出口总量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国之一。198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6.8亿美元,排在世界第28位,约占世界机电产品贸易额的2‰;1996年以482.1亿美元上升至第15位,但出口额仅相当于美国、日本的1/7、德国的1/6;200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突破千亿美元,占世界机电产品出口额的3.4%。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8.5%,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国排位升至第四,仅次于德国、美国和日本,迈入世界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大国行列。   3.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明显改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呈增长趋势   在保持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明显改善。由2000年的350.3亿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逾2000亿美元,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50.1%,年均增长43.5%。另外,据来自商务部机电产品出口司“2005年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前十大类”的统计表明,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结构有所优化,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其中:计算机设备及其部件、家电及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及零件、电子元器件这几类产品出口净增额占机电产品出口净增额(1034.9亿美元)的62.5%,是带动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即大家所公认的三类: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各贸易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一)TBT对机电产品出口影响分析   目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国外TBT的冲击极为严重,已远远超出“反倾销”与“反补贴”案件诉讼的影响。据WTO统计,近年来,TBT的通报呈上升趋势,涉及各行业,但重点还集中于机电产品、农产品及食品、化工产品等领域。1999—2001年,WTO成员在机电产品这一领域的通报累计为568件,占通报总量的29.82%,居第1位。2002年、2003、2005年机电产品累计通报数量分别为200件、298件、290件,分别占各年通报总量的31.2%、30.0%、32.5%,一直高居榜首不下(如图1)。来自商务部科技司2000年和2002年两次调查结果分析也充分表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技术复杂、隐蔽性强、扩散效应大、影响面广,已成为长期制约中国出口发展的最大障碍。根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国有71%的出口企业和39%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约170亿美元出口产品因受此类壁垒的影响而受阻,相当于当年出口额的5.2%。从各行业出口企业受TBT的限制比例来看,轻工产品和机电类产品比例分别达到67.4%和64.7%。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出口损失的分布情况:欧、美、日技术壁垒我国出口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95%。其中,欧盟所占份额最大,为41%;日本和美国分别占30%和24%。他们所设置技术壁垒的主要方式是提高进口产品的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制定新的技术法规。      资料来源:世贸组织.“1999—2002年WTO成员向TBT委员会通报”,年数据来自商务部科技发展与进出口司.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