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情景剧设计策略"融入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尝试在信息技术日常教学设计中借鉴情景剧设计策略,搭建―个生态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情景剧设计策略;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幕精彩的情景剧,会让观众融入剧情,追随剧情发展;一个灵动的课堂,会让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

新课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学科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根本教学目标;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对本学科的认知依然停留在“简单机械模仿操作”、“随性参与”的粗浅层面上。

为了扭转学生的债阻摁维,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尝试在教学设计中借鉴“情景剧设计策略”,组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一、搭建“剧情式”课堂   严谨的情节编排、合理的角色分配、多场景的切换、精彩的台词是构成一幕好的情景剧的四要素。

剧情设计则是导演在全面分析观众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对剧情、演员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通过台词的串联,以实现故事、人物、情境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图1)。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剧情设计”,合理的组织引导,营造丰富的学习情境,以弥补传统课堂的孤立性和单一性,让学生置身于“情景剧”中,促成课堂动态生成(图2)。

下面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作为设计素材,对如何搭建“情景剧”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相应分析。

1.体现剧情主旨与凸显教学目标   剧情设计不是孤立零散故事的拼凑,而是在对剧慌总体设计、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排列组合来演绎剧情主旨,形成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整体。

作为“导演”,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摒弃对教学内容的罗列和知识点的堆砌,整体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对内容,知识点进行科学统筹安排,灵活运用设计策略,抽象概括出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方法),对内容做必要的“编排”加工处理,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鲜明凸显教学目标,在教与学的两极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信息技术基础)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该教材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为主线,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该教材由四个主题构成,结构如下:   2.合理安排情节、角色与统筹分配知识点   导演根据剧情不断的筛选、组合、调整素材,通过各个角色精彩演绎,让故事情节富有强大张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准确把握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对重点、难点了然于胸;根据知识点的个体特征,结合整体教学需要,对课堂情境做出统筹分配、调控。

让每个知识点适时“上场…‘出镜”,活跃在课堂教学的相关“情节”中。

信息技术基础)在编写体例上倾向于模块章节、知识点的独立性。

为避免造成学生知识点的断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各模块的独立教学和定向操作训练,应对四个模块做充分的糅合加工。

教学设计中,笔者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对教材做二次开发,分配好各知识点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用一定的剧情背景来重组编排好各个知识点,让它真正符合学生需求。

比如在“图像的获取与简单加工”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设计一系列主题图片,在使用中熟悉图像加工工具,同时通过体验了解类似“图层”、“容差”等一些专业术语的含义。

3.观众需求与学生需求   观众需求是导演设计剧情的依据;同样学生的需求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依据。

“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观众的心理需求,也是学生学习的心理追求。

信息技术教学谢十中的剧情选取应尽量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和知识基础,以满足他们求真、求知、求美的心理需求。

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不断建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当课堂编排剧情突然绽放出“幽默、神奇”的一面时,哪怕最乏味的知识也将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信息技术基础)中很多知识,学生早已略知皮毛,却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基础教学设计要有一定开放性,具体要求要有一定弹性,内容的呈现要有一定灵活性。

既保证起点低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起点低的学生内心关注的是:如何能学会使用这款软件,如何能比较熟练的使用它;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更希望能自主的表达思想,传递自身的意图。

4月底,世界中学生篮球比赛在我校进行,我就利用该活动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主题学习任务:①提供素材,让学生制作宣传海报;②学生自己采集素材设计海报;③学生自己采集素材设计比赛宣传片(Gif、Flash动画);④学生自己采集素材制作比赛报道短片。

通过多梯度的任务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

4.台词串联与课堂组织   台词能承上启下、引导观众思绪,烘托场景,表现人物情感。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将各个知识点设置重重悬念,环环相扣,让学生拥有一种企盼渴求的学习心态;让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再加以适当引导、讲解,使他们主动参与实现教师教学内容的设想与构思,从而进入愿学、能学、能研究的良性循环中。

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我们常常会为如何讲解例如“图层”“通道”等一些既独立又专业的术语犯愁,苦于无法与学生既有认知进行无缝对接。

于是,在给学生讲解“图层”的概念时,我就准备了几张透明胶片,告诉他们“图层”就如同这些胶片一样,每一层都有属于自己的元素,可以通过修改每一层的元素,通过透明胶片的叠加,实现自己的设计效果。

通过对胶片的直接感官认识,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图层”的概念。

二、“剧情编排”在教学设计中的实施案例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图像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中的“剧情编排”实施。

[教学分析]《姻像的采集与加工》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其中不乏―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

如果直接将教材中的内容机械组合,学生将会面对一堆抽象的专业性知识;过于专业化的学习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影响学习兴趣。

[剧情编排]教师通过营造并编排出合适的剧情,在演绎过程中层层解开学生的疑团,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

1.我们日常生活中采集图像的途径有哪些?我以世界中学生篮球比赛在我校举行为契机,让学生在观看比赛的同时拍摄―些现场照片祀况频,收集―些宣传海报。

2.将学生提供的各类素材导入计算机,让学生了解图像的不同格式,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每种格式的异同点在哪里?从不同途径获得的图像保存用什么格式比较好呢?   3.当了解了关于图像的基本知识之后,我们能利用这些素材制作出精彩作品吗?   4.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将这些精彩作品展示出来呢?   学习活动的设计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不再是硬造的“应用题”,以兴趣为出发点,就能让学生进入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形态中,促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求知欲与兴趣密切相关,当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拥有像急于知道剧情发展的那种期待之情时,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值得期待了。

三、“剧情编排”在教学设计实施中的要求和挑战   在教学设计中引入剧情编排能大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很好地培养学生问题研究的能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1.需要教师有钻研教材的勇气和能力。

教学设计中的“剧情编排”是基于对教材的再开发、再创造。

教师非但要读懂教材,更要挖掘精髓,结合教学环境做出科学合理、又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2.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能做到“长袖善舞”、“收放自如”;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引导学生追随剧情

3.需要教师课堂的变化生成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剧情编排不单是串联出层层的知识点,更是串联出学生心中的疑问,串联出创造性的学习机会。

导演通过剧情编排演绎出精彩的剧目,教师通过对知识点整合编排,让每堂课有机串联,形成富有生机的整体,从而让学生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