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关键词】 有机磷 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仍较常见,且来势凶猛,医护人员掌握良好的技术是取得抢救成功的关键。循证护理的运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作者自2002年5月至2007年8月应用循证护理的原则和方法对9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救护,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2例患者中男32例,女60例;年龄20~65岁。中毒至来院时间为15min~3h,院外未紧急处理。本组患者中,轻度中毒19例、中度中毒48例、重度中毒25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循证护理,利用文献报道中最科学实用的抢救方法,经过精心救护,除4例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而死亡外,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1.2 方法。

循证护理的 4个步骤包括:将实际工作中的患者需求转换为确切的结构化的提问;将精确的问题作为文献检索的基础, 确认相关的研究证据;评判性评价研究证据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临床专家决定是否将最好的证据用于护理计划并实施于患者;通过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生评估、自我反映来评价其效果[1]。寻找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形成确切的结构化的提问。主要有洗胃时的体位、置管长度、洗胃液的选择、留置胃管方法、洗胃方式、阿托品化观察等问题。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文献检索, 确认相关的研究证据。

2 护理

2.1 洗胃时的体位

有学者认为[2]更换体位洗胃并轻揉胃部有利于毒物的消除。由于服毒后胃保护性痉挛, 毒物容易附着于胃黏膜皱襞内不易排出, 而插入胃管的头端一般位置相对固定, 这样容易形成冲洗死腔, 使洗胃不彻底。而采取变换体位法冲洗加胃部按摩, 避免了以上的不利因素。传统胃管插人长度为45~55cm,而有学者[3]认为,将胃管延长插入至55~68cm时胃管顶端可达胃窦部,各侧孔全部在胃内,不论患者采取何种体位,均能达到洗胃液体流进快而通畅。孙红等认为[4]消化道中毒患者洗胃液的温度以30~38℃最佳。温度过高,入胃后促使血管扩张,加快毒物吸收,加重病情;温度过低,刺激胃蠕动,促使毒物移向远端肠道,毒物吸收增加。洗胃液最好选用清水或生理盐水。

2.2 留置胃管的方法。

胃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均可,对清醒合作的患者,嘱作吞咽动作,快速将胃管置人胃内;昏迷患者因咽喉部肌肉松弛,易出现舌后坠,宜采用舌钳拉舌插管法,在舌钳牵拉下将舌根完全拉出,口咽气道比正常情况下还要增大,故胃管插人较顺利[5]。对于反复插管困难者, 可运用喉镜明视下协助患者胃管[6]。有研究者认为[7],常规洗胃后保留胃管>24h,每2~4h 定时反复洗胃,每次洗胃液量约 300~500ml, 每次洗胃后将胃管接上一次性负压袋, 进行持续负压引流。将含有高浓度有机磷农药的胃十二指肠液不断引流出来, 防止或减少胃液中毒物的重吸收以致病情反跳。

2.3 阿托品化的观察     由于机械通气对呼吸、循环生理状态的影响,使得阿托品化的观察发生困难,阿托品化指标观察更应注重整体,采取多指标前后对比观察。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