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诗人】 一门父子三诗人

老汉二十年前死了老伴,撇下三个儿子

总有给他提亲的,想帮他续个弦,可老汉担心后娘待儿子不好,推三托四,最后他自己既当爹又当娘,把仨儿子拉扯大,各自娶上媳妇,一大家挤在一起过日子。

老汉苦了一生,吃饱就是天堂日子,因此,他当家,吃穿上把得很严,平时也就大玉米饼子就咸菜,穿补丁衣。

那时候,多数人家连这水平还达不到呢,因此,儿子媳妇也知足。

一个冬日的傍晚,老汉率领三个儿子打场。

老汉觉得上有风往肉里钻,一撇眼,敢情自己的棉袄多处磨破,棉花钻了出来,有的都刮飞了,剩下层空布,的又一瞅,三个儿子穿的虽也磨破了,却都被自己的媳妇缝补得稳稳妥妥。

看到这张老汉不由一阵辛酸。

这神态让大儿子看见了。

这爷几个平时会作诗,大儿子随口吟道:“老父破袄露了棉”。

老二一看,立刻接上:“冻的爹爹羞的咱”。

老三一想,儿媳再好,也不抵自己有个老伴体贴呀,年轻人光晓得搂着媳妇舒服,怎么就不体谅体谅老爹的凄苦呢,想到这儿,他也续上一句:“还是娶房老伴好”。

老汉心里又一酸:“只怕我暖三儿寒。

”   三个儿子一下子都没了话,只是死命地拍连枷。

打到半夜,觉得饿了。

老汉便吩咐屋里的儿媳妇,擀四碗面条

不大工夫,面条擀好了,媳妇们招呼爷仨进屋吃。

老汉说:“年轻人怕饿,你们先回去吧,我扫扫场边就去。

”   三个儿子相继进了屋。

媳妇连忙给大儿子捞了满满一碗;二媳妇、三媳妇自然也不差。

总共四碗面,每碗多盖上一筷头子,锅里可就剩半碗了!待老汉进来,大媳妇手忙脚乱地盛出面来,使劲添了些汤,才凑足八分碗,捧了过去。

其实一碗面条,再满也吃不饱呀。

儿子又发了诗兴:“要饱还得家常饭”。

老二也有同感:“想暖最好粗布衣”。

老三一想面条的事儿,也接上了:“知冷知热自己妻”,老汉叹口气:“若得你娘在,面条哪会这么稀!”   三个儿子儿媳很孝顺的,齐刷刷跪在地下:“爹呀,常言道,‘满堂儿女,不如半辈夫妻’,当子女的不能再糊涂下去了,您不答应替俺娶回个娘来,俺们今晚就跪死在这儿啦!”。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