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30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综合治疗为防止和减轻后遗症,降低死亡率的唯一手段。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纳洛酮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4年1月~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2~12岁。全部病例分别经脑脊液,头颅CT,脑电图检查,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有关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有发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及颅内高压的表现,随即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抗病毒、降温、止惊、降颅压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1.5ml/(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2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用7~15天。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每日0.02~0.04mg/k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5~8天。观察两组患儿意识障碍、惊厥锥体束征及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恢复时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5天内意识、颅内高压恢复正常,惊厥锥体束征及脑膜刺激征消失为有效。各项指标无改善或改善轻微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改善所需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有效19例(63.33%),对照组有效7例(2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4,P0.05)。治疗组在意识、惊厥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及颅内高压恢复所需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治疗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副作用。表1 两组临床表现恢复时间比较。

3 讨论。

近年有研究表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明显升高,而且病情的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提示β—EP参与了病毒性脑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水平的高低与脑水肿的程度显著相关[2]。β—EP是一种强烈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它可以抑制呼吸,降低心血管交感神经的张力,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减少大脑的血液供应,使氧自由基形成增多,从而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同时由于脑组织代谢障碍,导致神经元损伤,Ca2+超载,激活细胞内受钙调节的一些酶,引起细胞损害,还可引起血栓素(TXA2)大量生成,进一步收缩血管,加重血流障碍,使血小板产生强烈聚集,引起广泛血栓形成。纳洛酮为阿片类受体拮抗剂,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与脑内阿片受体结合,从而阻断β—EP所介导的各种效应,缓解呼吸衰竭,增加脑灌注压,改善脑血液供应,减轻脑水肿,纳洛酮还能抑制白细胞超氧阴离子和生物活性因子释动,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及血小板的聚集,恢复Na+—K+—ATP酶功能而解除钙离子超载,达到稳定细胞膜,保护细胞,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全身炎症反应,有效阻断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3]。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