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管理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开始,金融市场波动剧烈,不断发生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巨额亏损案例。

从豪赌原油期货而巨亏5.5亿美金的中航油,至法国兴业银行股指期货投资巨亏71亿美元,再到雷曼兄弟次贷资产投资巨亏破产,再到我国红筹公司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一而再成为众多大型公司投资的梦魔。

如何控制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和公司的急迫的课题。

下面我们对中信泰富远期合约巨亏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我国公司该如何有效的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

一、中信泰富巨亏案例简介      1.中信泰富公司简介。

中信泰富是大型国企中信集团在香港的6家上市公司之一。

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

至此,泰富成为中信公司

中信泰富香港注册成立,现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

中信泰富之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的股价暴跌55%,该公司此前承认其手中的杠杆货币头寸有可能导致近20亿美元的损失。

这家颇具声誉的公司在两个交易日中市值蒸发掉了三分之二,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首批中箭落马的中国企业。

2.中信泰富巨亏案简介。

中信泰富集团为了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

自今年9月7日察觉到该等合约带来的潜在风险后,公司终止了部分合约

但今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公司已因此亏损8.07亿港元

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由于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中信泰富直至2010年对澳元的需求都很大。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外汇买卖合约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00267)发布公告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

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

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二、对中信泰富对冲风险外汇合约风险分析      外汇杠杆合同被普遍认为投机性很强,属于高风险产品。

今次导致中信泰富巨额亏损所投资杠杆外汇合约,正是变种Accumulator。

那Accumulator是什么?   1.对冲风险外汇合约Accumulator是什么?   “Accumulator”(累股证),因其杠杆效应在牛市中放大收益,熊市中放大损失,被香港投行界以谐音戏谑为“I kill you later(我迟些杀你)”。

“Accumulator”的全名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KODA),一般由欧美私人银行出售给高资产客户。

累股证其实是一个期权产品,发行商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并规定在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低于目前股价水平为客户提供股票。

银行向客户提供较现价低5%~10%的行使价,当股价升过现价3%~5%时,合约就自行终止。

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按合约继续按行使价买入股份,但有些银行会要求投资人要双倍甚至三倍的吸纳股份。

举例来说,假设中移动现价为100港元,KODA合约规定10%折让行使价,3%合约终止价,两倍杠杆一年有效。

也就是说,尽管中移动目前股价为100港元,但KODA投资者有权在今后的一年中,以90港元行使价逐月买入中移动股份。

如果中移动股价升过103港元,合约就自动终止。

但是如果中移动股价跌破90港元,投资者必须继续以90港元双倍吸纳股份,直至合约到期。

这样的产品在牛市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去年股市高峰时,不少股票特别是中资股单日暴涨的不在少数,这对于KODA投资者来说,就像“捡钱”一样,合约也经常在签约后数天甚至是当日自动终止,投资者超短线收益20%的例子不胜枚举。

据统计,2007年在香港的私人银行中,有超过七成的银行以KODA形式购买股票。

私人银行的资金占香港散户资金一半以上,客户人数不多但是金额庞大,而且多采用杠杆借贷。

不过,当市场越走越高,行使价也越来越高,尝到甜头的富人们开始加大筹码,他们似乎不知道风险也在悄悄倍增。

在去年11月以后,港股节节败退,不少KODA挂钩的热门中资股出现三成、四成甚至五成的跌幅,KODA投资者们也只有照单全收,如果合约要求双倍吸纳,那么连续几个月的跌势对于这些富人来说真是不堪回首。

2.中信泰富投资的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

今次中信泰富错买的杠杆外汇合约,可说是变种Accumulator。

不同之处在于其对赌博的目标,不是股份而是汇价。

至于促销对象,股票Accumulator会集中售予个人投资者,而变种的外汇Accumulator,则主要以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为对象。

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的英文原名是Accumulated target knock-out forward contracts。

这种产品的原理可近似看作中信泰富向对手方购买一个澳元兑美元的看涨期权以及卖出两个看跌期权,行权价格都是0.87。

澳元汇率高于0.87美元时,中信泰富以低于市场价的0.87每天买入1个单位外汇而获利,但当汇率下降到0.87以下时,则中信泰富必须每天以0.87的高价买入2个单位外汇

这意味着,中信泰富把宝完全押在了多头。

3.外部原因:可能由于澳元汇率波动。

合约开始执行的七月初,澳元对美元价格持续稳定在0.90以上,澳元一度还被外界认为可能冲击到“平价美元”的地位。

这样的一个合约似乎看上去是个好买卖。

但是到了八月上旬,国际金融市场风云突变,澳元兑美元接连走低,特别是十月初澳元出现暴跌,巨亏就此酿成。

澳元兑美元汇率从2000年以来一直呈单边上行趋势,即使在调整期跌幅也较小,因此当时很难预料到短短三个月内,澳元不仅跌破0.87,而且还出现30%的跌幅。

可以说这都是全球金融动荡惹的祸。

4.对中信泰富的财务影响。

受该事件拖累,中信泰富本年度可能出现净亏损。

在截至6月底的中信泰富中期业绩报告中,公司披露总负债由2007年上半年286.54亿港元急升至419.06亿港元,净负债则从上年同期的206.09亿升至312.11亿港元

公司中期净利润43.77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

这笔可赎回远期合约实亏:8.07亿港元,浮亏147亿港元,总计155.07亿港元

三、中信泰富衍生金融投资控制缺陷分析      1.风险评估:投资风险的评估不足。

中信泰富对远期合约风险评估不足是这次投资巨额亏损的第一个原因。

这类杠杆外汇买卖合约交易者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数十倍的额度交易,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外汇价格正常的波动会因杠杆放大。

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肆虐下,部分国家货币汇率波动剧烈。

类似波动在经杠杆放大后,其导致的风险将是惊人可怕的。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