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摘 要:基层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直接涉及到国家水利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关系水利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大局。

当前,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已步入关键时期。

文章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形势,展开多种方法加强财务经营管理工作

这是谋划和安排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做好新时期水利财务工作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水利事业单位既包括公益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又包括生产经营性的企业单位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水利的公益性使水利工程管理、服务收费、利润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导致水利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关系不明确, 使单位资产难以界定,会计核算复杂,财务管理困难,经济关系不清,严重影响水利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水利单位的发展趋势是通过防洪、供水、水力发电、水土资源治理与利用、代表政府作为水利工程的业主、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产品和服务。

实现“以水养水”、“以电养电”已成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作为基层水利单位,更要严格制度管理加强财务经管工作

1基层水利单位财务工作存在的困难 1.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规范的财务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形成,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虽然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都有自身的财务管理办法,但办法本身内容过于简单,侧重于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忽视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职能作用。

1.2财务科目分类不规范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与我国事业发展的现状相比明显滞后。

多年的改革,使我国事业单位在性质、业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而引出了一些新的会计事项。

而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于如何处理这些会计业务则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事业单位大多以生产精神产品或提供劳务服务为主旨,它不同与企业生产物质产品,其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相对清晰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精神产品或劳务服务,很难准确的把当期的成本费用完整的摊销进去。

因此对有形资产管理以及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增值,造成一定的困难。

2水利财经工作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适应水利建设需要,加强制度规范 ①切实加强水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

基层水利部门要把涉及民生水利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作为基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在预算安排、项目确定、落实配套、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都需要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科学安排,切实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

②规范财务票据。

鉴于县财政收入主要来源靠税收收入的实际,为使税收收入按时足额缴入国库,同时为规范财务票据,在支付每笔工程款时,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代扣代缴税款,由纳税人向当地的税务机关提出纳税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后,按照工程款的实际发生额核定纳税税额,缴纳税款,开具专用发票。

一是规范了财务票据,为财务检查、审计等提供了有效合法的原始凭证;二是杜绝了纳税人偷逃税款、弄虚作假的现象;三是实现了“以票控税”的目的,取得了有效征税的良好效果。

2.2适应水利发展需要,加强资产经营管理加强水利资产价值管理

基层水利单位要现实解困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必须着力抓好水利经营管理工作

以财政投入为保障,经营管理为补充,资产管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基层水利单位改革和发展。

大力开展水利多种经营,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扩大理财范围。

在全国3000多亿水利固定资产中,75%以上是为社会公益服务的,如堤防、闸坝、涵洞、水库、水土保持工程等,这些资产在基建竣工验收后,在水利事业单位财务账目就不再作任何反映,其带来的效益及价值补偿,也得不到体现。

必须加强这些资产的价值管理,在其寿命期内必须有账面价值,虽不提折旧,但在财务报告补充资料中应反映其磨损状况或反映其当期评估价值。

加强水利无形资产管理

水利事业单位经过国家多年的投资建设和广大水利工作者的劳动,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宝贵资源和科研成果,如泥沙开采权、库区和河道两旁的土地使用权、堤坝的通行权、水面航行权、水面养殖权及流域水文地质资料、水利工程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具有的良好的声誉等。

长期以来,因产权不清或观念落后,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利用。

通过明晰产权、统一制定产权经营管理办法、加强监督与考核等产权经营措施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可部分解决水利事业单位资金短缺问题。

2.3适应水利改革需要,积极争取各级公共财政投入 基层水利财经部门要紧密围绕新时期水利中心工作,把积极争取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作为水利财经工作的重点。

要始终密切关注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关大政方针,始终密切关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动向和财政政策的变化,立足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现实需求,深入研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公共财政更多的投入,积极配合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逐步推行综合预算,整合性质用途相近、规模较小的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2.4促进农田水利良性运行,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2007年,中央财政已基本明确支持13个粮食主产区和4个主要产粮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其中就包括我省。

作为试点省区,我们务必要在工作中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推行农民用水自治,创新农业用水管理体制。

要深化农业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抓好收费工作, 收费标准的确定要以成本核算资料为依据。

水利事业单位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

同时,建立系统内统一的征收机构,逐步撤销分散于各个单位的收费单元,明确职能,明确分工,提高各项费用的收取率。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