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学历证书考试现状与发展策略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非学历证书考试的规模得到了不断发展。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论述了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现状与特点、非学历证书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非学历证书考试现状;问题;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1—0271—02。

学历证书考试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适应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需要,为我国资格认证尽快同国际接轨和国际互认、统一标准而设立的,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工作。

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拟对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现状与特点、非学历证书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策略等方面作点探讨,以期为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一、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现状与特点。

学历证书教育考试是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要求、劳动就业制度变革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目前,淮安市非学历证书考试现状和特点大致如下:。

1.考试规模得到发展。截止2010年目前为止,淮安有3万余人参加,2009年全年5万多人搏击于非学历证书考试,规模比2008年增长1万人,近4万人获得证书。其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每年保持近4万任的报考规模;书法等级考试发展速度最快,2010年上半年6855人报名参加考试,是2008年首次开考的12.8倍。

2.考试范围不断拓。2008年,淮安市非学历证书考试只有寥寥2个考试项目,2010年考试范围得到不断拓展,证书的丰富性、多样性初显。已发展成包括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考试、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师资格教育学心里学考试、书法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在内的7个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应考范围从学校向社会拓展,参加考试的人群分布于各年龄段、各行各业;其具有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载体特征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初步显示了非学历证书教育考试社会职业领域和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多方面适应性。

3.影响贡献无可估量。近年来,数万名参考者,学以致用,为淮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好学、坚韧、进取的自学成才精神在淮安大地弘扬,融进淮安城市精神,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非学历证书考试吸引庞大社会学习人群,对淮安传统的崇尚学习之风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为学习型城市的形成作出了贡献。非学历证书考试充分体现的教育公平性原则、强调个性发展、意志品质等特点对淮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二、非学历证书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当前淮安市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现状,尽管该市非学历证书考试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非学历证书考试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1.考试规模、业务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淮安市的非学历证书考试纵向看,与前几年相比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横向与苏南、苏中地区比较,无论是报考规模、还是考试范围都有一定的差距。

2.社会证书认知度不高,证书约束力较弱。相对于传统重学历轻技能的教育制度而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对传统理念和制度的一次挑战[1]。由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一些证书缺乏科学性、严肃性,质量没有保证,因此,认可技能、资格证书社会氛围并没有完全形成。一些用人单位对资格证书是否能真实反映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表示怀疑、不看重资格证书;一些学校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证书考试;一些政府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按政策办事的情况。

3.证书考试市场壁垒重重,缺乏必要的沟通。每一种项目的非学历证书考试推出,都应该紧贴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在现实社会中有明确的效用作为其存在要件[2]。但目前,由于职业资格证书的效用管理仍旧沿袭着条块分割的行政管辖体制,因此,目前证书考试管理领域中各自为政,系统内、外重复设考的现象较为突出。在调研中发现,仅以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为例,开设该证书考试机构就有近10个,各个证书都带有明显的行政指令色彩:劳动考试部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以劳动就业资格证为背景,人事考试部门发放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则以职称评审资格为背景,教育行政部门发放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则以就业、升学资格为背景……这种证书管理和使用造成了证书考试市场缺乏必要的沟通,不利于证书考试质量的提高。

4.考试硬件建设滞后,考试组织管理能力亟待提高。非学历证书考试考核的是某一特定岗位的职业技能,对考试设施提出了较高要求,仅靠闭卷笔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严格的、与岗位实际需要紧密结合的实践能力的考核。这一特点,对考试组织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考核目标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考试方式要精心设计,考试组织管理要要求专业化,考试场地应具备实施实践性考核工作的多项设备[2]。但目前就淮安地区而言,除计算机类考试外,职业技能考试的设施、组织管理队伍建设还相当滞后,考试实施的形式不适应大规模社会考试要求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现状已成为制约非学历证书考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策略思考。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非学历证书考试

在2002年5月底召开的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五届二次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教育要求的多样化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自学考试部门在办好自考学历教育的同时,要积极拓展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自学考试应该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有效地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社会要求,也可以拓宽自考工作的渠道。”[3]因此,教育考试部门首先应重视非学历证书考试工作。非学历证书考试具有很强的市场特征,要靠社会来认可其证书,因而,应根据非学历证书考试自身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面向社会的自动调节机制,做好宣传、保证质量、完善服务。

(二)紧贴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淮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新行业不断涌现,最紧缺的是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增强自身的职业适应力、进而提高职业竞争力,社会成员接受多种资格证书教育,具备多种技能的意识已日渐增强。具有先导性和权威性的证书,不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能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非学历证书考试组织部门应审时度势,把握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市场先机,紧贴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淮安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紧贴淮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学历证书考试,完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

(三)紧贴考生学习提高的需求

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一是紧贴广大在校学生的需求。把淮安5所普通高校、36所中专校都开辟成生源拓展重地,结合多项优惠政策,使各类在校生报考规模迅速提高;二是紧贴社会在职人员的学习提高需求。非学历证书考试应积极与各种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联系沟通,依靠宣传渠道,发挥非学历证书考试门类健全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社会在职人员参考。

(四)树立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以人为本。

作为考试组织部门,必须首先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以社会需求社会成员个人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主动为考生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宣传服务,充分发挥宣传先导作用;为用人单位服务,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着眼点必须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办各类非学历证书考试;同时,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考生的个人发展需要。

(五)注重质量,提高考试项目“含金量”。

学历证书考试的项目要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必须要注重质量。

1.考试组织部门所推广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2.有必要为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建立一套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检查监督制度、实施规范制度,用承诺书的形式保证质量要点的实施等等;。

(六)促进各领域证书互通,积极构建学习型社会

目前,国内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重复设置,考生重复参考,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而且极易造成考生分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学历证书考试规模效益的发挥[5]。因此,发展学历证书考试,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真正实现“一考多用、效用扩展”的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是考试组织部门应积极与社会建立广泛地联系,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在设置一种新的考试项目时,争取得到大多数用人单位的认可;加强全市各个考试机构之间的沟通和有效协作;三是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做好非学历证书考试与学历教育考试相关课程之间的学习成果互认工作,这就要求做好与教育行政部门、广大学校的沟通,积极开通教育互通“直通车”、架起教育互通“立交桥”[6]。

(七)完善考试管理体系。

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非学历证书考试的质量关键点,是保证非学历证书考试严肃性和权威性的立足点。我国目前的非学历证考试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个人认为:

首先,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予以重视;。

其次,进一步健全考试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统一管理,配备相对稳定、精通业务的专职管理人员队伍;。

第三,建立和完善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的各项管理办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总结,逐步实现制度化,严格管理,实行办学与办考绝对分开,以保证非学历证书考试的质量;。

再次,充分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逐步实现考试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最后,确保有效监督,保证非学历证书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黄恩育.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招生考试,2003,(8).

[2]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自学考试发展学历证书教育的政策走向[J].中国考试,2003,(23).

[3]顾根华.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规划成人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9,(9).

[4]谢梅.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现状发展策略探讨[J].教育考试,2009,(6).

[5]吕玉春.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积极发展学历证书考试[J].贵州教育,2003,(12).

[6]贾劲松.发展学历证书考试与和谐社会之构建[J].湖北招生考试,2006,(20).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