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说》对张景岳医学思想的影响

【摘要】 明代医易大家张景岳医学思想深受《太极图说》宇宙论的影响,《太极图说》宇宙生成模式不仅是其医学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他进行医学研究提供了思维范式。张景岳以这一宇宙生成模式为基本框架,建构起关于人体生命的生理和病理模式

【关键词】 张景岳太极图说 生理模式 病理模式

谢观在《中国医学源流论》中说:“唐以前之医家,所重者术而已,虽亦言理,理实非所重也。宋以后之医家,乃以术为不可恃,而必求其理。”[1]传统医学从重术到求理的这种转变,与宋以后理学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以周敦颐太极图说》为代表的理学宇宙论深刻影响了宋以后尤其是明代医家对人体生命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明代医易研究的高潮,代表人物是张景岳

张景岳深谙宋明理学各家观点,医著中经常引用理学大家周敦颐、邵雍、朱熹等人的言论,为自己的医学研究服务,其医学思想具有浓重的理学尤其是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宇宙论色彩。

1 《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模式

宇宙论是讲宇宙自然界的生成、发展等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哲学提出了宇宙论的初步模式理学则建立了系统的宇宙论哲学[2]。

战国时期,《易传·系辞上》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首次提出“太极”作为宇宙本原,奠定了理学宇宙论的基础。到了宋代,以周敦颐为代表的理学家在《易传》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理学宇宙论哲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虽仅有简短的249个字,却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宇宙生成发展模式,其基本思想是把《易传·系辞上》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变为一个以“太极”为最高范畴的宇宙论体系[3]。

太极图说》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宇宙的原初实体为太极太极的自身运动,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变化交合,形成不同性质的五行;各有特殊性质的五行进一步化合凝聚,从而产生万物。《太极图说》的这种宇宙生成模式对后来以张景岳为代表的明代医易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张景岳医学体系的《太极图说》模式

作为医易大家,张景岳熟知《太极图说》,在其《类经图翼》一书中,依照周敦颐的《太极图》,画有太虚图和阴阳图,并作《太极图论》与《阴阳体象》二文。在进行医学研究时,他巧妙地运用了《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模式构建自己的人体生命模式

2.1 生理模式 张景岳接受《太极图说》宇宙论,将太极看作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类经图翼·运气上·太极图论》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张景岳太极的认识存在着内在的矛盾[4]。一方面,张景岳太极看作是气,他说:“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天者,两仪之阴阳”(《类经图翼·运气上·阴阳体象》),这里的太极是物质性的本原;另一方面,他又视太极为理,“夫太极者,理而已矣”(《类经图翼·运气上·太极图论》),此处的太极则成了精神性的本原张景岳这种矛盾的认识源于朱熹的太极说。朱熹既认为太极是气,他说:“太极只是一个气,迤逦分做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做五气,又散为万物”(《朱子语类》卷三);又将太极看作理,“太极理也,动静气也”(《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不同的是,理学大家朱熹对太极的认识是以理为主,理在气先,理是第一性,而作为医家的张景岳基本是持气化太极观,以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世界及人身的本原[5]。

医家谈论“太极”,其主要兴趣和目的不在于探究世界的本原,而是研求生命运动变化的规律。在探求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时,张景岳命门为人体生命的起点,“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并认为作为“人身之太极”的命门就是先天之元气,“命门为元气之根”(《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这样,命门元气就成为人体生命运动体系的第一个范畴,而与《太极图说》宇宙生成模式的第一阶段“太极”相对应。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