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现代茶园害虫为害特点及防治的几个方法

福安市是中国茶叶之乡,是久负盛名的闽红三大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市和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全国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市、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市。

近年来,福安市立足茶业资源优势,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

2008年现代茶业项目实施以来,全市完成2 474.13 hm2生态茶园建设,通过建立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而又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1 福安市茶叶安全建设情况   1.1 实施茶园生态工程   大力实施国家现代茶业项目,加快茶园水利设施与道路修建、茶园绿化树种多样化培育、茶园园地综合改造,全面实施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确保茶叶原料和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着力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全市8 133.33 hm2茶园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茶园,28家茶叶企业的40个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有新坦洋集团、南方佳木茶业、王家茶场等3家茶企开展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有效推动福安市茶叶质量跃上新台阶。

历年农业部、省农业厅茶叶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均达100%。

1.2 加强检测力量   率先成立福安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并不断扩大检测项目,目前检测项目共31项。

1.3 组织茶叶抽检   每年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无偿抽检春、夏、秋季茶样进行农残检测,年抽检120多份茶样,有力地监控茶叶农残动态。

1.4 开展物理防治   组织测报人员深入福安市社口、松罗、溪柄等3个病虫测报站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在社口、晓阳、潭头、城阳、坂中、穆云、松罗等乡镇示范采取推广黄板(粘虫板)、太阳能诱虫灯防治虫害,面积306.67 hm2。

2 现代茶园害虫为害特点   通过对福安市现代茶园的调查,发现尽管茶树品种不同、茶园类型不同,害虫种类稍有差异,但在现代茶园中常见害虫主要有螨类、叶蝉类、蚧类、粉虱类、尺蠖类、毒蛾类、刺蛾、蓑蛾类、卷叶蛾、象甲类、钻蛀害虫(茶吉丁虫、茶枝镰蛾)、地下害虫(大蟋蟀等)、茶蚜、茶蚕等14类。

其中,以假眼小绿叶蝉、螨类(茶橙瘿螨、短须螨、茶黄螨)发生最多且普遍,局部茶园黑刺粉虱、卷叶蛾等也较多。

害虫的发展总的趋势是大虫向小虫演变,食叶性向吸汁性害虫演变,发生代数少的向发生代数多的演变,繁殖力低向繁殖力高的害虫演变,栖息叶面的向栖息隐蔽的害虫演变。

3 茶叶农残面临的新形势   3.1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011年9月26日《人民日报》第10版上刊登茶叶出口如何跨过新门槛。

2012年4月11日绿色和平组织在网上发布茶叶农药调查报告,称送检的国内九大品牌茶叶企业的18种茶叶样本全部含有农药残留,少的含有3种农残,多的有17种,总共检出29种,不少样本检测出违禁农药残留,引发公众还能不能喝茶的争议。

3.2 国际社会对茶叶标准要求越来越高   欧盟制定茶叶农药残留MR标准有438个,还有规定停止生产、使用、销售的农药按0.01 g/kg执行,这样总共有1 135个标准。

从2011年10月1日起,欧盟对我国茶叶出口采取新规,要求所有中国进口茶叶必须从指定口岸入境;所有货物必须有常规入境文件才被允许进入指定口岸;将对10%的货物进行农药检测,如果该批货物被抽中,则要实施100%抽样检测;主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如噻嗪酮、吡虫啉等都更加严格。

3.3 国内茶园禁用农药种类繁多   我国2010年前禁用的农药有42种之多,常见的有:六六六、滴滴涕、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胺磷、内吸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杀灭菊酯、速灭杀丁、克百威、呋喃丹。

其余还有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氟虫腈。

2011年6月15日起禁用灭多威和硫丹。

44种禁用农药中,有高达35种没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如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即使检测出也无法作出判定。

目前,我国在茶树上登记的农药共有28类96种农药

4 现代茶园害虫防治措施   当前茶产业发展面临着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土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等问题。

实践证明,生态茶园建设是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实现高产优质、提升可持续能力的重要基础。

生产上应改善茶园及周边生态环境,增加物种种类和数量,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从而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4.1 科学布点建站、做好预测预报   福安市在海拔500 m以上的茶园面积0.29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4.45%;在海拔300~500 m的茶园面积0.22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18.61%,在海拔100~300 m的茶园面积0.33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7.96%;在海拔100 m以下的茶园面积0.34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8.98%。

茶园集中分布在低山、高低丘陵地带。

依托现有的社口、松罗、溪柄病虫测报站,增加在100~300 m的测报点,从整体茶园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分析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通过定期、定点的田间调查,及时发现病虫,并应用生物防治指标,使用选择性农药进行防治

如茶丽纹象甲可在成虫出土初期用药,茶毛虫掌握在幼虫3龄前幼虫期用药,茶小绿叶蝉在若虫期防治

4.2 加强茶园管理、改善内部环境   害虫的发生与环境息息相关。

根据茶树生育特点和病虫发生规律而采取的农艺措施,以提高茶树自身抗性来减少病虫发生与危害。

茶树轻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可以减少病虫来源和病虫发生数量[1—2];茶叶适当嫩采和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

4.3 注重长效机制、实施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虽长效性好,但因见效慢,不大受茶农接受。

它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