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开放式护理管理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具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实行开放式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131例具有暴力或潜在性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实行开放式管理,与其他康复期病人群住,并参与病区内务管理、清洁卫生及协助开膳工作。对照组实行封闭式管理。结果 观察组在第1周和第6周N—BPRS“敌对猜疑”因子项的评分和第12周的辱骂性行为、破坏性行为、敌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具有暴力行为潜在性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开放式管理值得尝试和推广的。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暴力;护理管理研究。

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异常的影响下,突发的自伤、伤人、毁物等伤害性行为,其中以伤人的攻击行为比较突出。有关资料表明[1],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发生率在精神疾病中最高。传统的护理方式是对病人采取限制(约束)方法,以减少对他人的伤害。我院2002年对131例具有暴力行为潜在性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分为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两组进行效果对比和护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的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474例,经“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3]评分,确认有暴力行为潜在性暴力行为131例[含因伤(杀)人被公安机关送来观察病例21例],占入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27.64%。按入院时单、双日期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年龄22.4±6.8岁;住院1次39例,2次16例,3次及以上14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21例,高中18例,大专以上10例;疾病分类:偏执型41例,未定型28例。对照组年龄22.9±7.1岁;住院1次37例,2次16例,3次及以上9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7例,初中19例,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者7例;疾病分类:偏执型38例,未定型23例,青春型1例。两组病例在年龄、住院次数、文化程度、疾病分类及N—BPRS评分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病例确定 ①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45分;②N—BPRS[3]中的敌对性、猜疑、不合作、兴奋、幻觉性行为5个项目组成“敌对猜疑”因子项(总分5~35)≥20分者。

1.2.2 暴力方式分类 根据病人对人身安全[他人和(或)本人]的危害及对财物的毁坏,将暴力或潜在性暴力行为分为攻击性行为、辱骂性行为、破坏性行为、自伤、易激惹、敌意6种方式,前3项为住院后发生1次即确定,后3项根据量表评分达到诊断标准以上(≥20分)。

1.2.3 管理方式 观察病人与其他康复期病人群住生活(活动),尽量安排参加病区内务整理、清洁卫生及协助开膳等工作,但必须重点观察,若出现暴力行为时采取限制措施;对照组病人则安排住单人监护室,限制与他人接触(医护人员除外),经量表测评确定其攻击行为消除后再解除限制。

1.2.4 护理方法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两组病人均鼓励其尽量用言语方式表达或利用体力活动等方式发泄,以达到转移病人攻击行为的意图。对具有操纵性行为的病人,采取不辩论、不说理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满足病人的需要,但不轻易迁就。

1.2.5 评分及统计方法 观察和对照两组病人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第1周、第6周及第12周末各用N—BPRS评定1次“敌对猜疑”因子分,并在第12周末进行暴力行为评价。量表评分为2名主管护师专门负责,取其平均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POMS—2统计包运算。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