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治验举隅

【关键词】 颈椎病;局部阻滞;针刀松解术;针灸;牵引推拿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之气逐渐衰退,精血亏虚,筋骨失去濡养,骨质日渐疏松。

日常生活中,颈椎部活动频繁,反复劳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从而发病。

1 病案举例     马某,女,48岁,干部,2007年5月16日初诊。

主诉:因颈背部酸困痛伴右肩关节酸痛2年。

2年前,因长期伏案工作(10h/d)致枕部、整个颈背部、双侧肩胛骨脊柱缘酸、困、沉,头顶部发沉,记忆力减退,时有恶心、心悸、胸闷、双眼视物模糊、眼皮发紧,右肩关节痛。

舌淡苔白,脉滑数。

查体:第2—7胸椎棘突连线僵硬感;右肩外展、后伸受限;颈部功能活动:前屈15°、后伸20°、左侧屈10°、右侧屈10°、左侧旋45°、右侧旋45°;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神经根挤压试验(+)、颈牵引试验(+)、斜方肌疲劳试验(+)。

软组织检查:上项线、项平面有肿胀样病灶,喜按,有痛感;第1—10胸椎棘突连线、横突连线、关节突连线之间有条状、结节样病灶,喜按;第2—7颈椎棘突连线、横突连线、关节突连线之间、斜方肌上部有增厚、条索样病灶,按之舒适酸沉,松手有轻松感。

2003年行X线检查示:颈椎棘突交错,连线略右偏,第2和第3颈椎间隙后缘略增宽,第5和第6颈椎前缘增生,第3和第4、第4和第5、第5和第6颈椎椎间隙变窄。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查体和X线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颈椎病、肩周炎。

治疗:局部阻滞,以针刀松结术为主,辅以推拿、针灸、牵引、口服骨刺宁。

第1d:治疗局部阻滞,行针刀松解术并口服骨刺宁;第2d:只继服骨刺宁;第3d开始: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辅以针灸、牵引推拿治疗,连续10d(1个疗程),病情逐日改善,临床症状消失,颈功能活动均达到正常度数且无不适,痊愈。

2 体会     颈椎是连接头颅和胸廓的重要部位,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灵敏的肌肉。

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压迫脊髓,从而产生各种临床症状。

颈椎病发病年轻化的原因与人们生活工作方式有直接关系。

人们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或不注意调整不良的工作姿势极易导致颈及腰椎病的发生[1]。

此外,伏案时姿势不正确可导致颈椎间隙炎症水肿,严重者会造成颈椎间盘膨出。

治疗颈椎病推拿等采用外力的方法,可以缓解由于颈椎病变对神经根、血管及周围软组织的压迫和刺激而引起的症状[2],但也很可能加剧颈椎组织的退变,加大以后治疗的难度,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造成组织严重粘连或导致截瘫。

因此,颈椎病治疗须有专业医师,针对不同的类型和特点,采用适当的综合治疗,这样患者痛苦时间短、效果好且快[3]。

同时要求病人积极配合,注意消除工作和生活上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这样有助于调整和改善颈椎节段与周围各种软组织的相互关系,减轻或消除对神经和血管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解除肌肉痉挛,消除炎性水肿,改善局部血供,恢复或改善颈椎的稳定性[3]。

预防颈椎病要加强正确的功能锻炼,游泳为较好的运动方式。

颈椎休息是一种很好的保养措施,睡觉时采取平卧姿势,硬板床最好。

保持良好的坐姿,注意调节桌椅之间的高度比例,伏案时间不宜过长。

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多吃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及鱼类等。

【参考文献】   [1]朱雪琼,朱建龙,胡建锋.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124.  [2]王海波.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243例[J].河南中医2007,27(3):57—58.  [3]李立勇.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1)颈椎病[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7(1):16—17.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