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关键词】红细胞沉降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简称血沉,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一项常用指标。

它以抗凝全血中红细胞的自然沉降速率表示结果。

由于红细胞蛋白量比血浆高,比重大于血浆,因此在离体抗凝血中能自然下沉。

血沉的检测方法有多种,ICSH推荐魏氏法为血沉测定的标准方法。

传统手工法只能测定血沉某个时刻的最终结果,特异性差,不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数,使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自动血沉仪可动态记录整个血沉过程的变化,描绘出红细胞沉降曲线,为临床分析血沉测定结果提供了新的手段。

下面介绍红细胞沉降率的仪器测定法。

一Westergren法 将抗凝血置于特制的血沉管中,观察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a,ESR)。

红细胞沉降测定有多种方法,WHO(LAB/86.3)推荐Westergren法,现将该法介绍如下。

(一)原理 抗凝血置于特制的血沉管中,垂直竖立l小时,观察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用血浆段的高度(mm)来表示。

影响ESR的因素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

因为红细胞形成缗钱状或成团后总面积减少,所承受的血浆阻力也减少,下降的速度要比单个分散的红细胞快得多。

影响缗钱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一般认为,血沉加快主要是血浆中各种蛋白成分比例的改变,而与总蛋白浓度无关。

蛋白负电荷,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带正电荷,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所带的正、负电荷呈平衡状态,而红细胞因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而带负电荷,彼此排斥间距约为25nm,较为稳定。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含量增加或白蛋白含量减少,改变了电荷的平衡,致使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容易使红细胞形成缗钱状而血沉加快。

相反,如血浆纤维蛋白减少或白蛋白增加时,血沉减慢。

现已公认,血浆中带有正电荷的不对称的大分子物质纤维蛋白原是最强有力的促缗钱状聚集的物质,其次为γ球蛋白,再次为α、β球蛋白

此外胆固醇、甘油三酯也有促进红细胞形成缗钱状的作用。

而白蛋白及卵磷脂有抑制的作用。

2.红细胞的数量和形状: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浆回流阻逆力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如红细胞数量减少,会造成总面积减少,所承受的血浆逆阻力也减少,因此血沉加快。

但数量太少则影响聚集成缗钱状,使血沉的加快与红细胞减少程度不成比例。

反之红细胞增多时血沉减慢。

红细胞直径愈大血沉愈快,球形红细胞不易聚集成缗钱状,血沉减慢。

3.血沉管的位置:血沉管倾斜时,红细胞沿管壁一侧下沉,而血浆沿另一侧上升,使血沉加快。

(二)试剂及材料 1.109mmol/L枸橼酸钠(32g/LNa3C6H5O7·2H2O,AR)。

2.魏氏血沉管:长300±1.5mm,内径2.5—2.7mm(误差不得超过±0.05mm),管上刻有200mm刻度,可容血液1ml左右。

3.血沉管架。

(三)操作 1.取枸橼酸钠抗凝剂0.4ml,加入玻璃小瓶中。

2.取静脉血1.6ml立即加入上述玻璃小瓶中混匀。

3.用魏氏血沉管吸血到刻度“0”处,管内不应有气泡。

4.把血沉管垂直固定在血沉架上,1小时后读取红细胞沉降的毫米数,即为红细胞沉降率。

二自动血沉测定仪检测 所有自动血沉测定仪的原理和方法都是建立在魏氏法的基础上,采用光学阻挡原理进行测量的。

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的沉降曲线呈s形,红细胞沉降曲线可由方程表示: H∞是血浆层的极限高度(t→∞),t50是血浆层高度为H∞/2的时刻,β为常数(β1)。

沉降速度则表示为:V=dh/dt求此方程极限,得到红细胞沉降的最大速度。

通过对红细胞沉降时间过程的记录,以及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到红细胞沉降曲线(H—T曲线)和多个参数。

Vmax表示在整个红细胞沉降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沉降速度,它与红细胞聚集期形成的聚集体大小、血浆蛋白种类与含量、血浆黏度及红细胞的形态和变形性等因素有关。

tmax表示红细胞沉降聚集期过渡到恒定沉降期的时间,此时红细胞聚集达到动态平衡,此后聚集体将不再继续生长。

t50反映了红细胞沉降从恒定沉降期向红细胞堆积期过渡的特征,它与红细胞在这两个时期中的动力学变化有关。

H∞表示在红细胞堆积期(t→∞)红细胞所能达到的最大沉降距离,它与红细胞堆积期红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关。

β是与红细胞沉降曲线有关的常数,其物理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