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定量分析了区域间(跨省)劳动力迁移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在一个国家内部资本流动性很强,存在显著的“资本追逐劳动”的现象,区域间人口流动本身并不能缩小人均GDP的地区差距,因此不能认为人口自由流动能够自动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不过在中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模式下,劳动力输出显著提高了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地区差距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劳动力持续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民工潮”现象。据统计,2004年,全国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约0.8亿人,外出农民工约1.2亿人,其中跨省流动的农民工约6000万人,2000年以来全国农民工数量每年增加600万—800万人[ZW(]参见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6),《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ZW)]。这种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经济、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人口流动没有显著缩小地区差距,其原因在于由于各种迁移障碍的影响,目前的流动规模还太小,随着全国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地区差距会显著缩小。本文主要利用多区域CGE模型讨论区域间劳动力迁移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发现与这种观点相反,区域间人口流动本身并不能缩小人均GDP的地区差距,不过由于其他一些因素,人口流动仍然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有关劳动力流动地区差距关系的经验研究。

从国际经验看,就有关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地区差距的影响问题,学者们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巴罗等1995年对美、德、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日本及英国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有些国家人口迁移促进了地区经济收敛,而在有些国家劳动力流动反而扩大了地区差距,因此从总体上看劳动力迁移并不一定会促进区域经济收敛。从国外的发展现状看,不仅在一些人口迁移较自由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尼、巴西等国地区差距非常大,在迁移非常自由的美国也仍然存在地区差距,因此直观上人口的自由流动并不可以自动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以人均GDP比值为例,2001年,印度尼西亚最富裕的东加里曼丹省是最贫困的哥伦打洛省的17倍;巴西最发达的东南部地区是最落后的东北部地区的5.04倍;美国除华盛顿特区外,最高的特拉华州是最低的密西西比州的2.32倍)。。

多数研究认为中国的区域间劳动力迁移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樊纲(1995)认为当我们采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差距时,劳动力流动一方面增加流入地人口,一方面减少流出地人口,也就是通过“分母”影响地区经济,因而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可以缩小地区差距。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但没有充分考虑劳动力迁移对输入地和输出地产出的影响。姚枝仲和周素芳(2003)利用一个局部均衡模型认为区域间劳动力流动除了能使地区间要素收入相等以外,还能削平地区间要素禀赋差异,因而可以缩小地区差距。林毅夫等(Lin, et al,2004)对中国的劳动力迁移地区差距的关系做了一个经验研究,通过估计迁移速度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反应弹性,认为劳动力迁移是一种缩小差距的有效途径。王小鲁和樊纲(2004)认为一方面中西部低收入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会随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而提高,另一方面劳动力流动还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大量的汇款,因此劳动力迁移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蔡昉(2005)讨论了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几个因素,认为迁移规模不足是劳动力迁移不能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

但以上的研究中大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在一个国家内部资本有着高度的流动性,因此当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时,由于提高了发达地区资本的边际产出,资本也会随着劳动力流动而流向发达地区,即产生“资本追逐劳动”的现象,因此发达地区会增长得更快一些,所以如果劳动力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劳动力迁移并不一定会缩小地区差距。相反如果资本存在外部性,或者迁移出去的人口平均素质显著较高的话,劳动力迁移还可能扩大地区产出的差距。。

本文采用一个30区域的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分析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关系。主要包括劳动力流动对全国的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对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等。。

二、劳动力迁移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

为了分析劳动力迁移的影响,我们首先利用多区域CGE模型模拟实际区域间劳动力迁移速度下劳动力迁移的规模和各地区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变化情况(称为基准情景),然后再模拟如果政府采取某些政策措施,导致区域间劳动力流动速度加快或减慢情况下各地区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变化情况,并将各种情景下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从而对劳动力迁移经济影响进行分析。。

(一) 基准情景劳动力迁移及模拟结果。

基于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特点及其趋势的分析,我们首先对一些外生因素,如人口、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等的变化趋势做出假设(基准情景下,假设区域间劳动力迁移总量按照2002年实际迁移速度推算,总人口和劳动力每年增长1%,各种税率保持不变,全要素生产率(TFP)外生,假设各年全要素生产率为2.53%,居民储蓄率保持不变,新增资本在各地区、各行业完全自由流动。),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区域模型模拟了中国2003~2015年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变化的情景,从而估计劳动力流动地区差距变化的关系。。

基准情景的主要假设下,根据2002年中国30个地区的数据集,就可以运用CGE模型模拟出一定时间内各地区劳动力流动经济发展情况,并可以进一步分析劳动力迁移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

表 1显示了基准情景下模拟期间内全国30个地区劳动力迁移情况。由表 1可见,在基准情景下全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迁移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第1年全国新增劳动力迁移860万人(含区域内部迁移劳动力465万),而到第3年新增迁移劳动力降为774万人,这是由于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迁移,可供迁移的农村劳动力总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城市和农村的工资差距一般也有所减小,因此新增迁移劳动力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图 1显示了基准情景下中国人均GDP和人均消费的地区差距(用基尼系数表示)变化情况,由计算结果可见,随着区域间劳动力迁移总量的增加,人均GDP的地区差距并没有随之缩小,这是因为当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时,由于发达地区劳动力增加,因此资本的边际产品上升,从而吸引了资本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即产生“资本追逐劳动”的现象(Taylor and Williamson ,1997的模型显示了类似的效应),所以本文的模型显示,如果没有生产技术的收敛,单纯的劳动力迁移并不能从根本上缩小地区差距。。

但是人均消费水平的地区差距有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迁移劳动力汇款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劳动力迁移行为具有显著的特点,劳动力迁移和人口的迁移不完全同步,往往一些年青劳动力外出打工,而把老年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留在农村地区。这些打工的人往往会把相当一部分打工收入带回家乡,当迁移劳动力将部分劳动收入汇回原住地时,一方面降低了发达地区人均消费水平,一方面增加了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因此各地区人均消费的差距有显著缩小。。

(二) 对照情景劳动力迁移及模拟结果。

为讨论劳动力迁移的影响,我们另外考虑了两种情景,一种是劳动力迁移速度比基准情景更快的情况(下文记为S12情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假设由于某种外在因素导致劳动力迁移的成本有所降低,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应同样的两个地区间工资差异,区域间迁移劳动力的数量将比基准情景有所增加,也即区域间劳动力迁移速度比基准情景下加快了。。

实际上政府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劳动力迁移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例如为农村居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获得工作岗位的机会,并可以增加工资水平,从而有利于加速劳动力迁移;再如劳动力输入地政府为外来劳动力提供住宿便利、方便子女入学、加强法律援助、提供本地市民待遇等等都会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或增加迁移收益,从而可以促进劳动力流动。在本模型中,我们假定由于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劳动力迁移成本有所降低,因而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规模比基准情况有所增加。。

第二种情景对应劳动力流动速度减慢的情况(以下简称S10情景)。作为一种极端的情况,我们假设政府采取某种措施,完全禁止区域间新增劳动力迁移,而只允许区域内部从农村到城镇的劳动力迁移,这种情景区域间新增劳动力流动数量为0。。

表 2报告了不同情景区域间劳动力迁移数量的变化情况,图 2和图 3报告了不同情景人均GDP和人均消费的地区差距变化情况。由表 2可见,在区域间劳动力迁移速度加快的情况下,跨区域劳动力迁移的规模比基准情景下有显著增加,第1年全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规模增加了116万人,为基准情景的29.3%,以后历年的跨区域劳动力流动规模均有相应增加。。

(三) 结果分析。

类似于一般经济学中的比较静态分析,通过将S10、基准情景、S12三种情景下的模拟经济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比较当其他条件都没有改变,只有区域间劳动力迁移速度发生变化情况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区域间劳动力迁移经济影响。。

1. 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加快有利于促进总体经济增长。

表 3给出了各种情况下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情况基准情况下第1年30个地区总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为9.68%,以后逐年降低,到第13年GDP增长速度约为8.21%(全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降低其原因在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资本总量相应扩大,但劳动力规模增长有限,因此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品递减规律作用,总产出的增长速度会逐渐下降,具体下降的速度与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及生产率变化情况有关。);与此相对应,在完全禁止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情况下,第1年和第13年全国GDP增长速度分别为9.02%和7.93%,比基准情形下约低0.28—0.66个百分点;而在劳动力迁移成本降低、迁移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总体GDP增长速度快于基准情形,S12与基准情形相比较,第1年全国劳动力迁移总量增加116万人,总体经济增长率提高了0.19个百分点(由9.68%上升到9.87%)。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劳动力流动可以促进总体经济的增长。。

劳动力迁移加快的情况下,有两个因素促使整体经济增长率随之提高。一是由于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得到了提高,有效劳动的数量随之增长。在农村存在大量的富余人口,边际生产率很低,这些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以后,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增加了非农产业的产出,而对农业的产出影响很小,因此总体上看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二是随着有效劳动总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也有所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总产出。。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