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摘要:应收账款管理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企业资金安全和运用效益,本文通过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阐述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应收账款 信用管理 资金效益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赊销商品、提供劳务等活动,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应收取的价款及代垫运杂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赊销应运而生,但赊销在增加销售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增加了资金运营成本和坏账损失的潜在风险,2008年狂扫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巨头和企业巨人纷纷申请破产保护或政府救助,大多是由于资金链出现断裂,如何有效地管理应收账款,已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课题。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气候下,许多企业都沉淀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呆账、坏账,企业普遍感觉到资金压力,下面就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予以分析:   1、 企业盲目追求销售规模,信用观念淡薄,缺乏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在进行赊销前应评估客户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而我国大部分企业根本不进行详细的信用调查,事前的资信评估非常薄弱,缺乏规范的信用销售程序予以约束,企业大量的赊销往往取决于行政干预或领导者主观决策,往往导致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

2、 应收账款企业流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大,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企业间“债务链”问题严重。

企业为迅速抢占市场,赢得先机,特别是在市场萧条的情况下,赊销是有效手段之一,虽然使企业产生了利润,但还未能真正增加现金流入,反而使企业不得不额外垫支各种税费,据专业机构统计,我国企业赊销比例在逐年上升,目前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一些企业甚至达到90%以上,给资金流动管理造成困难,三角债问题突出。

3、缺乏时间价值观念,责任主体不明确,催款不力,坏账风险大。

销售部门只注重销售业绩,对收款时间比较淡漠,会计人员习惯上重视资金和成本核算的管理,往往忽视对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会计监督相对薄弱,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催欠方式单一,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追究困难等,都加大了坏账风险。

4、企业应收账款坏账确认不及时,造成资产虚增。

由于有些企业应收账款疏于管理,特别是有些上市公司甚至还把应收账款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明知已经无法收回,只要有动态就不进行会计处理,审计和监督部门又很难查证,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计提坏账准备,造成企业资产的虚增。

为了扭转企业资金短缺的被动局面,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完善信用政策,强化信用管理

(1)企业应该设立信用部门,吸收相关销售人员和会计人员参与,作为信用管理的专职部门,制定信用政策,负责日常对客户信用评级和确定信用条件(2)建立信用标准,企业应该视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自身承担风险能力、客户的资信程度等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信用标准,进行信用评级,规范信用条件,确定额度,并根据市场信息和客户信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2、 根据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特点采取不同销售方式。

如:对大型机械设备类大宗商品的销售,可以分期付款销售方式,通过对发票实行节点控制,以使债务人在未付清全部的货款之前,无法转移该财产的所有权,迫使其尽快结清货款;对于个别无交往的潜在大客户,则可以采用担保销售方式,既不失去潜在客户,又能确保资金安全;对于零星的销售,则采用现销方式进行,避免浪费过多的精力。

3、 健全内部控制,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主体。

(1)严格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和预警机制,使企业行为有章可循;(2)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可由信用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应收账款管理委员会,由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并定期由财务部门应收账款情况进行分析报告,销售人员具体追讨,信用人员汇总信息及时调整信用政策。

(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明确管理责任,落实日常管理,对发生的坏账损失要分清责任,严肃考核,起到警示作用。

4、 针对不同客户的情况,制定有差别的科学合理的清欠方法。

(1)日常应收账款催讨方法有:对账确认、电话催讨、信函催讨、律师催讨等。

(2)为减少资金的占用,及时补充企业流动资金的不足,可以采取应收账款保理和贴现业务,规避潜在风险。

(3)对于长期客户发生暂时困难,企业可以通过为应收账款设定抵押,转为应收票据等等方式,降低资金风险,加速资金回笼。

(4)针对恶意欠款的情况,企业应当采取诉讼程序,以最大限度的收回欠款。

5、 强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制度和核销制度。

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赊销,坏账损失就不可避免。

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预先进行估计,及时计提坏账准备,对确实发生的坏账损失,要及时上报审批,入账核销,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6、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现阶段而言,政府要狠抓行业监管,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随时供客户查询,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在工商注册、银行贷款、消费信贷以及人才聘用等方面,将受到限制,增加失信成本,最终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风气。

总之,对应收账款应该实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争取尽快回笼资金,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刁凤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科技信息,2007;15   [2]周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当代经济,2007;7   [3]陈涛.浅谈商品流通企业应收账款存在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8;9   (责任编辑:梁天梅)。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