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化背景下我国城市慢行交通分析

【摘要】在机动化时代背景下,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慢行交通作为一种低碳、绿色、可持续的交通运行模式,成为化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通过介绍慢行交通的定义与特点、及其交通空间特性,以及目前慢行交通的存在问题,最终提出相关意见。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慢行交通机动化;非机动车空间特性   一、慢行交通的定义及特点   “慢行交通”指的是借助步行自行车等以人力为主的交通工具,来达到空间转移目的交通方式,慢是慢行交通最主要的特点。

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系统是其两大构成部分。

慢行交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具有绿色环保的和低碳生态两大特点。

通过步行和骑自行车不仅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缓解城市亚健康状态的作用,还节约了能源,能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零排放、零污染,这对于从交通层面塑造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

二、慢行交通交通特性分析   (1)自行车交通特性分析。

自行车作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还具有节能、环保、健身等优点,已经在我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占有较大比例。

其适宜的出行距离在6km以内。

与此同时,自行车交通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在机动化大背景下,城市交通早已处于弱势地位,人车混行、交通秩序的混乱,导致自行车安全性较差。

其次,自行车出行受不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如气候、距离、出行目的等。

此外,自行车的数量庞大、机动灵活、停放随意等,也是造成城市交通秩序混乱、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对自行车的管理也并未出台一些有效的措施。

(2)步行交通特性分析。

步行交通城市各类交通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意性强、个体性强、路线选择自由是步行交通的主要特点,而且不同使用人群具有不同出行目的除了一般的出行以外,主要以健身、旅游休闲为主。

步行交通是与个人体力直接相关的,除特定用途外(如徒步旅行,马拉松等赛事)并不适合远距离出行,最适宜步行距离在1km内。

三、慢行交通空间特性分析   (1)慢行交通空间组成。

虽然关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空间构成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基本都认同慢行交通系统的空间构成要素包括慢行区、慢行核和慢行廊道。

(2)慢行交通网的构建。

城镇慢行交通网络系统的构建,可从慢行道路的选线布局出发,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考虑。

宏观层面的慢行交通网络系统的构建主要考虑路网空间结构。

作为经济社会的物质实体在空间形成的普遍联系的体系,空间结构不仅是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更是一个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

从宏观层面对城镇慢行路网系统进行结构划分,是以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为基础,从城市结构及组团形成的角度,构建不同功能分区的慢行交通网络体系。

中观层面的慢行交通网络系统的构建主要考虑适宜城镇发展的路网系统布局模式,即对城镇的慢行道路空间的布局规划,是基于慢行交通特性和城镇路网的发展目标所做出的。

而微观层面的慢行交通网络系统的构建主要具体考虑城镇小空间交通交往和一些特殊空间人性化设计和细节处理。

四、影响我国慢行交通发展的因素   机动化大背景下,慢行交通仍处于弱势地位,并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1)政府的决策影响

政府作为上层建筑,制定了国家的政策方针,而它的决策也指明了国家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迅猛发展,同时为了带动汽车消费的增长,政府也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补偿政策,刺激了居民消费,并在相应的城市规划中,加强机动车的道路建设,这在无形中削弱了慢行交通的地位,从而制约和阻碍了慢行交通的发展。

(2)城市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影响

机动化大背景下,大多数城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建设和完善机动车类的配套设施,如大型停车场的修建,汽车道路的加宽,高架桥的建设等,虽然机动车的出行因为这些措施而方便不少,但非机动车慢行交通的建设却受到影响,如汽车随意停放在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叉混行,都对慢行交通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慢行交通除去某些特定出行目的,如骑行旅游,平常不可能用作长途出行的工具,适宜距离在5km以内。

人们是否选择慢行交通也受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部分城市由于规划时间较长,规划不合理,使居民的生活用地与学习、工作场所的间距较远,再加上公共交通站台旁的非机动车停放空间有限,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社会文化及个人特征的影响

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慢行交通产生影响

在追求物质的浮躁社会风气下,拥有私家车被认为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由此也反映了,我国居民对于慢行交通的理解度还不高,因此很难形成绿色、低碳、健康出行的新风尚。

五、相关改进措施   (1)完善政府政策法规。

政府需要加强对慢行交通的重视程度,同时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政策,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对慢行交通进行可行性分析,引导慢行交通合理有序的发展,最终服务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交通等,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养成绿色出行的习惯。

(2)正确处理好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关系,做好相互间的衔接换乘。

由于自行车慢行交通具有机动灵活等特点,造成其在一定的交通范围内独有的优势是公共交通无法取代的。

慢行交通应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并不能相互替代,缺一不可。

在提倡“公交先行”等措施的同时,不可忽视慢行交通的建设,使之与公共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更好地衔接。

(3)优化升级道路网,建立慢行交通专用路网系统。

在日益增多的交通事故中,可以发现慢行交通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相关地区建立完善的慢行交通网已经迫在眉睫,保证慢行交通在道路系统中拥有足够的比例和空间,提高其通行能力和安全等级。

(4)加强非机动车停车管理,改善停车条件。

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加强对非机动车停放的管理,在一些人口集中,流动较大的地区如公共交通换乘站,设置专用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同时提高对非机动车的管理水平,引导人们自觉规范停车。

参考文献   [1]李晔.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8(3):78—81.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