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乃仁 在艺术道路上追求完美的艺术家

舒乃仁说,“将我在生活中、艺术实践中发现和感知的美用自己的语言和书法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方面是留下时代的记忆,另一方面能让朋友们共享,同时承载一定的传承文化的责任。

” 毕业论文网   2016年11月中旬,“迟梦海上花――舒乃仁、晁谷书画联展”亮相位于上海市南京东路的朵云轩,此次展出的舒乃仁的花鸟诗和晁谷的花鸟画,均系二人近作精品。

舒乃仁,现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驻会副主席、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等。

作为国内有名的书画家,舒乃仁在展览后接受《中国新时代》记者专访时表示,“将我在生活中、艺术实践中发现和感知的美用自己的语言和书法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方面是留下时代的记忆,另一方面能让朋友们共享,同时承载一定的传承文化的责任。

”   在传承文化的道路上,舒乃仁一直在进行着不同方式的探索和尝试。

为奥运健儿加油不忘传递传统文化   2012年盛夏,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办。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盛大赛事中,中国运动健儿们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在伦敦奥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共获得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奖牌总数位列第二。

为了让国内观众更好地了解奥运健儿们的风采,舒乃仁应邀为中国奥运冠军创作嵌名诗书法作品,旨在歌颂奥运健儿、弘扬爱国精神。

那时候,《北京日报》对这个活动进行了为期16天的连载,与此同时,奥运博物馆特举办专题展览并收藏相关作品中国奥委会联合中国邮政发行了《奥运金牌新闻明信片》,共计38枚,这是集邮史上单套明信片数量最多的一次。

那时还举行了全民抽奖活动,奖品就是印有舒乃仁书法作品的明信片。

当时,中央电视台等200多家媒体对活动做了相关报道。

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舒乃仁至今记忆犹新。

他坦言,接到为奥运冠军书写嵌名诗这个任务时也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

当时出征奥运会的运动员有600多人,在比赛前,为了对这600多位运动员以及各个比赛项目有一??基本的了解,舒乃仁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为了尽快让自己进入创作的状态,他特意请自己的朋友帮忙,在北京参加了射击项目模拟奥运会。

在这个模拟现场,舒乃仁不仅看到了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更是切身感受到了运动健儿们在场下所做的种种努力。

他说,虽然正式的比赛还没开始,但是他已经被运动员们的精神感动了。

伦敦奥运会开幕后,因为时差的关系,有时一场比赛需要等到很晚才能看到比赛结果。

但是每一天,舒乃仁都耐心地等待着。

比赛一结束,如果我国选手获得金牌,舒乃仁就要求自己迅速进入创作状态,为运动员创作五言诗。

舒乃仁说,“相比写嵌名联和七言诗,五言诗是最难的,要用20个字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既要合辙押韵,还要把名字嵌到里面,同时还要关注比赛的细节,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难归难,每写一首诗时,舒乃仁都认真对待,丝毫不含糊。

当时,在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名将易思玲为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这个消息让人振奋。

舒乃仁为易思玲创作的五言诗是“奥运第一金,英伦万目瞠,五星耀五环,唯我易思玲”。

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出我国运动健儿的飒爽英姿,更是表现出来一种豪迈的气势。

当吴敏霞、何姿获得女子3米板跳水冠军后,舒乃仁为她们创作了“丽影双飞燕,敏捷掠碧池。

银花托彩霞,金冠伴芳姿”一诗。

这首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她们跳水的状态,更是用一种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大家对她们的喜爱。

就这样,根据比赛项目的不同以及运动员的特点,舒乃仁为这些奥运冠军创作了各有特色的嵌名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活动期间,几乎每一天,他都会接到由报社转过来的热心观众电话,有人询问诗中用到的典故是什么意思,有人则是直接表达了对嵌名诗本身的赞扬,有人则认为这是一次有创意的宣传形式。

这些反馈,让舒乃仁感到很骄傲,他说,“这是一次诗书结合的尝试,又是跟奥运结合,能为那些对社会做出实实在在贡献的人写诗,我是非常高兴的。

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普通老百姓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有一个认识,这也是我们书画界人士应该肩负的责任。

”   立志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之路   在舒乃仁的书房里,悬挂着一块写着“三与斋”的书法作品,这也正是舒乃仁的斋号――“三与斋”。

三个与,分别代表着与人为善、与众不同和与时俱进三个词。

说到这三个与时,舒乃仁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与人为善是要求自己为人处世要谦恭忍让,因为有了这样的出发点,才能求同存异,增进理解。

“人人与人为善,建立和谐社会就有可能。

”与众不同是指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渴望追求特立独行,力图以自己的形式、自己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感悟。

而与时俱进,则是要把这种时代精神具体到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上,“学古而不泥古、媚古”,用现代汉语诗词的形式直抒胸臆,追求书法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在这条渴望与众不同的道路上,舒乃仁不断摸索着,尝试着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

诗、书、画、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都形成了各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也是历代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品质、素养、行为的必须。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般来说,历代有成就的大艺术家、绘画大师,都是大学问家。

诗、书、画、印皆精,所谓“画外之功”正是如此。

如唐代的王维,不仅是大诗人,也是大画家,他创作的诗的境界非常美,画也很美,可谓“书画同源”“诗情画意”。

著名画家齐白石也是诗书画印俱佳的一代艺术大师。

在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的道路上,舒乃仁一步步提升着自己的造诣,渴望有朝一日使自己创作能达到四者的完美结合

除了书写奥运会冠军的作品外,舒乃仁创作了众多表现北京风土人情的诗文。

2016年11月,《大家风范(第4辑)舒乃仁自作诗词书法作品》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这本书中,收录的都是舒乃仁的自作诗词书法作品

其中,有对名山大川、一花一木的礼赞,有对学术、生活的感悟,有对时代、生命的讴歌。

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收录了对儿时琐忆的眷恋。

其中有一首《旧居京城四合院》的诗读起来颇为有趣。

诗中这样写道:“小院闲来入梦中,依稀藤蔓隐花红,暑伏檐下雨频响,冬至窗前霜更明,群雀低啄漏米少,孤蝉高卧鼾声浓,囡囡犹喜雪边戏,足迹斑斑总是情。

”在这首诗中,北京老百姓一年四季的生活情景跃然纸上,生动、形象、具体,让人可感可摸可见。

舒乃仁谈到这本书时表示,“从书的内容看,主要是近年来创作的自作诗词、对联书法作品

包括颂扬祖国名山大川、寄情山水的诗词,触景生情以花鸟为题的诗词、学书悟道有感而发的诗词以及对联作品,将我在生活中、艺术实践中发现和感知的美用自己的语言和书法的形式记录下来。

”   谈到诗词的内容时,不同于许多书法家书写内容多取自古典诗文,舒乃仁提倡写现代汉语诗词、对联,“因为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看懂,也可使中国的韵文发扬光大,可以朗诵和传唱。

”   在表现形式方面,舒乃仁也尝试着加入了自己的国画和篆刻作品

他说,“就形式而言,我认为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完美结合,传递着矛盾统一的和谐理念。

我在思考书法艺术与环境艺术结合,与现代构成理论的结合,这次将自己的国画和篆刻作品点缀其中,就是一次新的尝试。

”   不断修炼写字之外的功夫   对书画市场行情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近几年舒乃仁创作中国画也开始被关注,而且,他的书法作品、国画作品中所用的印章也全部是由他亲力亲为篆刻完成的。

在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道路上,他走得越来越远。

这和舒乃仁平时不断的积累密不可分。

在苦习书法基本功的初期,舒乃仁曾经把砂袋系在自己的臂腕上,以求达到悬臂书写力透于毫尖,力透于纸背的境界。

后来,在研习艺术的道路上,他更是注重修炼字外的功夫。

对于他的努力,舒乃仁的朋友这样评价他,“既读百家诗书,广泛吸收营养,又行万里路,足迹遍布祖国名山大川,亦游欧亚数国,以增胸中浩气。

”   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舒乃仁为了让书法作品更上一层楼,经常临碑帖、习国画、涉篆刻,因为这样做可以以古通今,博采众长。

同时,他还不忘诗、文、词、赋的研究,醉心于书艺与诗文的融合,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尤其是他的自作诗书法作品,力求把“诗之意”与“书之情”完美结合起来,把他对生命的的体味融入书画的创作中。

凭借着一点一滴的积累,舒乃仁作品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赞赏。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评论家雷正民在?到舒乃仁书法时说,“他的书法外柔内刚、秀美端庄,很漂亮,但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漂亮,是很深厚的漂亮。

因为他的文学修养很深,在他的书法里头,充满着辞章雅韵。

我觉得他的基本功非常好,再加上他文化素养非常全面,这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就区别于写字匠,他是真正的书法艺术家。

在他的书法里面,充满了三种气象,即文气、正气和大气,他的作品里充满了这样的气象和高雅的格调。

就我所了解的范围内,在当代的书法艺术家中,他应该说是最有前途的。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庆平在评价舒乃仁作品时也曾表示,“乃仁是个有思想、有追求又十分勤奋的书法家。

多年来,我一直很欣赏他的好学敏求和谦和儒雅。

做书亦如做人,他的书法同他的为人一样,表现出一种当代书家少有的安静和沉稳,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

无论做楷书、行草抑或篆隶,其用笔、结字、章法和气韵,在整体上折射出一种高古、文雅、散淡的文人气质。

”   一本万殊,万法归一,是书法的最高境界,而在追逐最高境界的道路上,舒乃仁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