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肝肾同源论”为指导成功治愈慢性肝病、肝硬化腹水的内在依据

【摘要】 传统中医理论“肝肾同源”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非常精确地定义了“肝”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经历代医家不断实践、阐述、总结,该理论发展到明末清初,由当代的杰出医学大家李中梓创立了指导肝、肾疾病治疗的“肾病治肝、肝病治肾、肾肝同治”的临床治疗法则,得到实质性地升华。经过笔者20多年的实践和观察总结出,肝病晚期,肝功能下降后,不能有效灭活雌激素,致使雄激素水平降低,妨碍了肝脏蛋白质的合成,最后导致血液中白蛋白水平严重降低,继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产生腹水。在应用中药治疗时使用鹿茸补肾生精填髓,能有效激活脑垂体,促进性腺系统分泌足量雄激素,有效拮抗和促进雌激素的代谢,确保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恢复,这就是“肝肾同源”、“肝病治肾”的内在本质。

【关键词】 肝肾同源;肝腹水雄激素关联蛋白质合成;肝病从肾治。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the hepatorenal homology” stems from most early “in passes through.The element asks”,has defined “the liver”very precisely and “the kidney” physiology,pathology relations.Through experience generation of medicine practices,the elaboration,the summary,this theory developed in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Qing at the beginning,then obtained under the present age outstanding doctor Li Zhongzi origination and substantively sublimates,establishes to instruct the liver,the kidney disease to treat“the nephrosis to govern the liver,the liver disease governed the kidney,kidney liver tongzhi” the clinical care principle.After doctor more than 20 years practices and the observation summarizes,in the liver disease later period,after the liver function drops,it could not be the effective deactivation estrogen,the cause and rogen level reduce,has hindered the liver to the protein synthesis,finally caused in the blood the albumin level to reduce seriously,subsequently caused the blood plasma osmoticpressure to elevate to produce the ascites.When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the velvet to toinvigorate the kidney to fine fill in the marrow,can activate the hypophysis effectively,to promot germcells system to secret sufficiency androgen,oppresses anti—and the promotion estrogen metabolism effectively,guaranteed the liver synthetic protein function for the restoration,this is “the hepatorenal homology”,“the liver disease governs the kidney” of intrinsic essence.

[Key words] hepatorenal homology; liver ascites; androgen connection protein synthesis; liver disease governs from the kidney。

五千年来华夏民族赖以生息繁衍、被世人视为神秘莫测的传统医学——中医药学,在全民族的健康保障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针对中医药学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实际情形却是停滞不前跟不上时代的进程。在对揭示中医药学实质内涵、。

推出具有可控性诊断技术标准、更加直观的治疗手段、微观上的药材效用验证、更加科学合理的剂型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未能与科技同步,令业界深感汗颜。特别是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医学遭遇了2007年方舟子、张功耀、何祚庥辈的“否中、废中”闹剧之后,中医药再次面临尴尬的局面。作为中医工作者,我们保持振兴中医药的热情和责任心。面临如此迥境,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从实质上振兴中医、大力提升传统医学在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学术品位,这也是全国中医药工作者无可推卸的责任。笔者现在就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中医经典理论“肝肾同源”概念的内涵实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中医学中的“肝肾同源”理论,其医学基础根源于《内经》,哲学思维方式起源于《易经》的五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是传统中医最早揭示肝肾两脏密不可分的生理病理间相互关系的文献,典型地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肝肾同源”论的临床实践经历汉、唐、金、元时期,并得到丰富应用,到了明代,就逐步形成这一理论体系的雏形,在现代,实验研究在中医机构和民间中医有识之士中进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髓生肝”、“髓生肝,即肾生肝,水生木也”(参见明代末年吴鹤皋1551~1620《黄帝内经素问注》)。可见《内经》认为,“肾”是通过“髓”生养“肝”而体现“母子”联系的。“脑为髓海”,是指“肾生肝”的生理功能必然受到“脑髓”的调控。不但“肝、肾”生理联系如此,而且病理影响亦然。故吴氏之后的李中梓毕其一生的研究,吸取和总结历代先贤的经验,在其所撰《医宗必读》中提出著名的“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论观点“肾应北方壬癸水”,“肝应东方甲乙木”,“肾藏精,肝藏血,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精血同源)”,由于肝肾同源精血,故又有“乙癸同源”之说。

肝肾同源”的概念长期以来就是中医学指导肝、肾疾病临证治疗的依据,同时也得到中医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中医师们不断的探讨。“肝肾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因为肝肾共同起源于先天生殖之精,又充养于后天水谷之精。“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肾生骨髓,髓生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肝肾同源”又即肝、肾的结构和功能体系通过某些中心环节而密切相关。“肝肾同源精血”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体系通过“精、血”这一关键性的共生物质基础相互化生而又互相平衡协调,从而达到维系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作用。由此可见,肝、肾之间的生理病理必然相互关联密不可分。鉴于肝、肾之间错综复杂的生理病理联系,于是就有了“肾病治肝”、“肝病治肾”、“肾肝同治”的治疗法则。本文作者根据近年来自己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对多例占位性肝病、迁延性乙肝中度以上腹水的临床治疗,确实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获得了异乎寻常的效果,笔者的治疗使这部分病例意外地获得康复,且有最长稳定达十九年之久尚未复发的病例,从这些实践中证实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

2 慢性肝病从肾治的生理依据。

已知各种急慢性肝病迁延期后,由于肝组织出现坏死后的生理性修复,会增生纤维作为填充坏死腔而引致肝硬化,或是长期接受酒精毒性对肝的损伤、高胆固醇症高血脂填充肝细胞间隙所致肝硬化,此外还有占位性病变造成肝脏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血液循环长期受阻而引致肝硬化,不管是肝纤维化或是脂肪性肝硬变与占位性肝病肝脏受到上述病理的损坏,其结构的改变最终导致肝脏失去了大量的功能组织而被无功能病理结构所取代,进而导致肝脏生理功能不能正常进行,最终破坏肝脏的糖与血氨代谢、雌激素代谢等复杂生理蛋白质合成功能。而腹水的主要成因也正是患者血液中白蛋白浓度极度下降所引起血液循环体系中液体渗透到体腔中所致。从上世纪末,医学界在对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检中发现一个共同现象,即肝硬化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这一现象被现代医学认为是肝病患者在长期处于肝功能低下的阶段,肝脏受损后,肝功能长期低下,不能对体内多余的雌激素有效灭活。在这一状况下,体内雄激素的分泌、代谢和其所具有的生理活性受到血液中非正常高雌激素水平的毒性干扰而遭到破坏,这才导致了肝病患者晚期血检中的低水平雄激素现象。

大家已经了解人体的营养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与雄激素呈依赖和正相关关系,并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观察蛋白质合成功能降低或消失。肝病期间,蛋白质的消耗比平时身体正常时有所增加,同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在肝功能遭到破坏后反而降低或消失,这一病理过程就慢慢导致了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恶性进程,最终造成患者体内蛋白耗竭,由肝细胞坏死引发的免疫反应与应激性修复而产生大量的球蛋白,使血清蛋白比例严重失衡,白蛋白逐步耗尽,而使循环系统内的组织液大量渗出以致出现临床上的腹水症状。从肝病的这一特性来看,可以充分证实中医“肝肾同源”的观点所具有的科学性。《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这里的精是指先天生殖之精,形象地描述了人的胚胎发育过程。而先天之精从现代意义上来说,它指向产生精细胞的雄激素环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髓生肝”,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由于主宰着人的高级中枢的脑髓与主宰着造血功能的骨髓,都是通过肾所生先天之精(生殖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的控制来发育完成的。人体的重要生命物质——血液与蛋白质的形成都是通过精髓即必须在有雄激素参与的条件下通过骨髓肝脏来完成的。所以,明末清初的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认为“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精藏于肾,血藏于肝,故云肾主精,肝主血,精血同源”。我们要感谢李氏用他的观点给“肝肾同源”作了最直接也是最形象的阐述,用他的这些经典论述给“肝肾同源”的概念添加了一幅十分精彩的注脚。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