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6例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成三组:中医组采用补肾中药为主,西医组采用雄性激素,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前述两种药物。结果 中医组总有效率45.4%,西医组总有效率54.5%,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81.8%。结论 三组治疗均有效,中医西医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中西医结合有效率优于前两组。

【关键词】 慢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

1996年7月~2007年6月,笔者在总结西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临床上遇到的6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平均分成三组,分别用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2例,女24例;年龄19~62岁;病程1~5年余。诊断符合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制订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1],患者轻、中、重度分别为42例、16例、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治疗组 以补肾中药为基本方。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为三型:(1)阴虚型(主症: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背冷痛,食少便溏,小便清长,下肢浮肿,阳痿不举,精冷滑泄,月经量多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方用:熟地12g,山茱萸9g,枸杞12g,当归12g,白芍12g,鳖甲12g,泽泻30g,黄精12g,仙灵脾12g,阿胶12g(烊化冲服),仙鹤草30g,山楂15g,神曲15g;(2)阳虚型(主症:头晕耳鸣,双目干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早泄,鼻齿衄血,月经量多色鲜,舌边尘红,脉沉细),方用:黄芪30g,党参30g,熟地12g,山茱萸12g,杜仲12g,附子6g,当归12g,鸡血藤12g,黄精12g,仙鹤草12g,巴戟天12g,鹿角胶12g(烊化冲服),锁阳9g,炙甘草6g;(3)阴阳两虚型(主症:精神倦怠,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自汗盗汗,不耐寒热,性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方用:熟地12g,山茱萸9g,枸杞12g,山药12g,黄芪15g,太子参30g,生地黄12g,枣仁12g,茯苓12g,黄精12g,锁阳9g,巴戟天9g,鹿角胶9g(烊化冲服),仙鹤草30g,炙甘草12g。每日1剂,水煎服,两次混合后分成两份,早晚各服1份。

1.2.2 西医组 使用康力龙(司坦唑醇)4~8mg,每日3次,同时加用保肝药物,若出现肝功能异常,则改用丙酸睾丸酮针50~100mg,肌注,每日1次,并加强保肝治疗

1.2.3 中西医结合组 采用中医治疗组方药加西医治疗组药物。

各组治疗时间为6个月,3个月血色素不上升为无效,达到正常为治愈,上升未到达正常为有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