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 [让校本培训“活”起来]

学校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大批既能适应学校发展,又能传承与创新学校文化的优秀教师

杜绝在职教师的“平庸化”,解决教师个人发展中的“高原现象”,所有这些都不能依靠现行效率低下的教师培训方式。

因此,教师校本培训这种新的培训形式就应运而生。

目前,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培训模式、途径、手段、管理以及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形同虚设,有的走过场应付检查,有的违背教师的需求、背叛教师的意愿搞“以我为中心”的校本培训,结果培训者累,教师们不买帐,怎么办?就此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建立校本培训机构,完善培训制度      1.建立校本培训机构   目前,多数中小学仅有一名教师兼管校本培训工作,校本培训无组织机构。

有的学校只重视对校本培训意义的宣传,忽视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和研究。

如何使校本培训真正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建立培训的组织管理机构与培训指导机构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校本培训指导中心,负责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保证校本培训时间、地点、人员和培训内容的落实。

校本培训管理包括调查教师需求、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制定计划及培训制度、进行成果汇报、评估培训效果等一系列复杂工作。

2.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切实可行、能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确保校本培训质量和水准的关键。

学校制定的教师校本培训评价标准,应从评价培训效果出发,着重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全面评价,针对教师发展阶段进行全程评价

要注意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评价中要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尊重教师的个性和专业价值。

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温馨的氛围中,充分调动教师持续学习、主动提高的积极性,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表现及成绩作为个人晋升、评优和选派人员外出学习的参考条件。

使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既是评价的接受者,又是评价的参与者。

二、制定校本培训计划      首先,根据当前社会对教师素质的需求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主导,设置相应培训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培训形式。

其次,立足教师队伍现状,根据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所教学科等情况制定培训计划。

再次,根据教师个人培训需求来制定培训计划。

教师对自己需要什么最清楚,所以应以教师为主体,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

鉴于学科内容不同及教师个人情况和需求的差异,制定培训计划要坚持与教师培训要求相结合,考虑他们原有的特色、教育水平、能力和实绩,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以解决本校教师专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采取多种培训形式,使校本培训充满生机和活力      学校的发展需要多样化的教师,其所拥有的优秀教师不可能千人一面,他们身上应既体现出学校的共性,又体现出自己有别于他人的个性。

多元化、个性化及学科不同性质要求决定了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1.集中培训   此形式适用于通用性知识的学习,如新理念、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教育理论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可请专家做报告,与专家对话,帮助教师明确教育发展趋势,树立创新意识,增强教育改革创新的使命感,激励教师主动参与培训

学校每学期可举办1~2次全校性的专题报告会。

2.课堂观摩   所谓课堂观摩,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实况,让教师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教师的眼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这是校本培训一种常见的培训方式。

可以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使用:一是教师外出学习后进行课堂观摩教学;二是围绕每学期教研的重点推出课堂观摩教学

[1]开观摩课之前,学校要确定观摩问题,向执教者讲清楚观摩课的意图,要求并参与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活动。

听课过程中,做好听课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听后启示、不同观点、反思等。

课后,执教者与教师们共同对观摩课进行求真务实的讨论交流,自由争鸣,沟通观点,相互切磋。

同时教师还可对他人的实际教育行为、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讨,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学会研究方法。

3.师徒结对   学校专门为青年教师指定教学业务精良、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导师”,按就近、方便、学科对口的原则,采取导师带徒、全程指导的方法,由一位导师带2~3名徒弟重点帮教,注重对学徒的教材、教法、备课、上课、评课、说课、学生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

学校规定师与徒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定期进行检查总结。

对于认真履行师徒义务的指导教师学校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认真学习、善于反思、快速成长并在教育教学上形成特色的青年教师学校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并尽可能多地提供展示平台。

4.专家引领教育科研   针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师进行相关教育理论、科研方法的培训

组织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收集起来,分类整理,然后逐一进行讨论,筛选出共性的问题,转入课题研究。

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参与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于校本培训中与专门研究人员的合作问题,应特别注意。

教师要增强自主和批判意识,积极主动探索和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大量的实践反思和专家的指导、点拨,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这样既能以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促进教科研的深入发展,又能以教科研的开展推动教师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接受培训

5.教育会诊   教育会诊是一种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议或共同“诊断”,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升教育智慧的培训方式。

教育会诊最常用的是案例会诊和现场会诊两种形式。

案例会诊教师培训内容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经过教师培训者讲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触动较大的典型事件,然后培训者和教师一起对鲜活的实例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最后筛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现场会诊就是培训者以教师所在的班级为课堂,通过听课、参观或观察等方式深入教育现场,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讨论、做出判断。

[2]培训者要针对具体情况对教师的发言进行及时点评。

由于每位教师的背景、个性特点、知识结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自然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展示出他们的亮点,这些亮点汇集起来就形成了灿烂的教育教学之花。

6.以赛促培   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如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举行教案设计、说课评课、编制试卷或教学技能竞赛,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等;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三笔一画”、演讲等比赛。

通过比赛,促进教师的学、练、思,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由要我培训变我要培训

7.网络信息交流   教师通过搜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学校通过校园网定期发布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信息,发布本校的优质资源,教师通过网络搜集整理信息、评价加工信息,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以信息形式发布,实现教师间的网络信息交流

网络信息交流培训,可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具有前瞻性。

[3]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到其他网站去检索资料,在教师间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8.派教师进修学习   通过了解发现,教师们普遍希望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启迪自我。

虽说是校本培训,也不必完全限于本校,也该走出去,向外校取经。

虽然活动场所延伸到了校外,但校本培训的性质并未发生改变。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科研型名优师数量尤其不足,仅靠本校教师来指导新教师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同时还会出现“近亲繁殖”发育不良的现象,因此,外出培训交流学习是必要的。

9.校际合作交流   校际合作交流培训学校学校之间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互学互助的教师培训活动。

校际合作的对象既有当地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又有不同地域之间的校际合作

主要采用以下培训方式。

第一,送教代培。

通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培养锻炼骨干教师,同时也为合作学校送去新理念、新方法。

第二,借岗锻炼。

主要采用派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到合作培训学校支教的办法,借合作学校的岗位来锻炼学校教师

第三,专题研讨。

合作培训学校就某一专题共同进行研讨,以达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第四,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学校合作培训学校合作申报各级课题,开展研究,以课题研究形式带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校际交流可以让学校学校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享学习资源。

当然,以上校本培训的形式仅是举例,随着培训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与研究,还会发现更多更好的培训形式供培训者采用。

为保证校本培训的可持续发展,使校本培训“活”起来,提升教师教学智慧,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和进取。

注释:   [1]黄宪友.论校本培训方式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科学论坛.2006(6).   [2]刘玉凤.教师实践性智慧提升的校本培训模式探讨[J].理论观察.2006(3).   [3]张朝红.“三位一体”――探索校本培训新模式[J].北京教育(普教).2006(6).   (作者单位:1.河北保定学院继续教育部 2.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