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

摘 要:自中共“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广西县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从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看,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应表现为做大做强第二产业,这是多数县区的首选和首要出路。

关键词:产业结构;县域经济;模式创新      1 研究背景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一五”规划提出“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壮大县域经济”,这些提法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从2004年开始,广西每年都召开全区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等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表明自治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加快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提升广西经济实力、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根基所在。

进入“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合作等国内外多区域合作叠加互动,以加快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核心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确立,使我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广西县域经济进入一个重要发展期,呈现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大好局面。

深入研究分析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成绩、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出发,着重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认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应表现为做大做强第二产业,这是多数县区的首选和首要出路。

2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

近几年,我区县域经济从整体上看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与全国百强县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007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木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广西无一县(市、区)入围,说明我区县(市、区)综合竞争优势太弱。

2007年我区县域平均GDP为44.67亿元,只相当于2003年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7.5%;县域平均财政收入3亿元,只相当于2003年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7.1%。

2007年,我区县域年末人口、土地面积占全区的比重都在90%以上,县域GDP占比仅为66.06%。

(2)产业调整未能深度发展,增长方式式粗放。

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为25.64%,各地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大多局限在农业种植和养殖层面,经济结构以加大投资规模,增加工业总量为主,实施产业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和能力还未形成。

目前县域工业主体仍然以小型企业居多,企业优势不明显,部分县区存在经济结构相似,特色不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县域的工业园区建设比较滞后,增长方式也比较粗放,对经济加快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3)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007年经济总量前10位的县(市、区)生产总值总和为996.33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量的25.3%,是总量后10位的县(市、区)总和的9.95倍;财政收入前10位的县(市、区)合计为70.64亿元,占县域财政收入的26.8%,是收入后10位的县(市、区)总和的9.37倍。

其中县域经济总量最大的玉州区生产总值为138.97亿元,比排位后12个县(市、区)的总和还多。

县域财政收入最大的平果县财政收入达到16.23亿元,比排位后17个县(市、区)的总和还多。

(4)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不强。

县域非农业特别是二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次产业占比重偏大。

县域工业中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五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县域,目前正面临国家不断加大的宏观调控压力;农业产业化潜力巨大,一二次产业之间互动乏力;一些县市主导产业尚未真正形成,缺少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牌。

3 从产业结构演进看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动态过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自身的演进规律。

就一般状况而言,区域经济经过一个高质量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其第一产业发展则容易有较大的后劲,第三产业发展则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进而是强大的经济综合实力。

广西县域经济结构经过多年的努力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仍不尽合理,而且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关联度低。

2005年广西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33.8:36.1:30.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6%;而2005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2.4:37.1:40.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1%。

这表明广西县域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明显滞后,低于全区总体平均水平,同时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产业过重(占到1/3强)、第二产业脆弱(工业不强)、第三产业滞后(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第二产业,甚至低于工业)。

广西县域经济2000、2004、2005年度产业结构变迁情况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01》、《广西统计年鉴2005》及《广西统计年鉴2006》整理而来。

……   注:(1)各年产值的绝对值均为当年价。

(2)为保持各年度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本表所称“县域”的行政地域涵盖广西所有县、市、自治县等县级行政地域,以及崇左市的江州区、来宾市的兴宾区2个市辖区,2005年数据不包含南宁市邕宁区。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