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不是“马铃薯”

回顾过去,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每每投资者基金的追捧创下一个疯狂的量的纪录,往往就是市场的阶段性最高点,反过来,人气最涣散的时候往往市场最坚实的底部

下载论文网 马铃薯是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就是为了强调它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马铃薯在经济学中也别有一番意义,1845年在爱尔兰大饥荒时期,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马铃薯价格在上升,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解释说,虽然食品价格的上升导致人们购买力水平下降,但相对于其他食物而言,马铃薯还是最便宜的,所以人们为了果腹只能购买更多的马铃薯

从此。

吉芬商品”就成为了马铃薯的代名词。

有时从表面现象上看,基金似乎也成了一种吉芬商品。

2007年第三季度以前,开放式基金净值越是上涨,投资者购买越是踊跃;而之后市场出现下跌,问津基金投资者就越来越少,似乎是基金作为门槛最低的投资渠道之一,在上升市场中需求较高;而一旦下跌,投资者则兑现后去追逐黄金、房产等“高价品”的收益去了。

但是我们回顾过去,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每每投资者基金的追捧创下一个疯狂的量的纪录,往往就是市场的阶段性最高点,比如2004年第一季度,一个基金发行时创下当时叹为观止的131亿的天量,随后市场就转入了漫漫跌途,一直到上证指数跌破千点,2007年10月16日,有一个基金的发售创下高山仰止的一千忆认购数,而那天就是沪深300指数迄今为止的最高点

反过来,人气最涣散的时候往往市场最坚实的底部,上证指数跌到998点时候基金公司的开户数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

所以,基金马铃薯不同,它不是一种“吉芬商品”。

我们曾经介绍过,海外的基金定投中还有“不定额”的功能,即市场越跌,系统自动加码申购,而市场越涨,系统则自动减少申购量。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方法的模拟收益效果优于“定额”型的定投。

不过即使目前国内还没有这种定投的方式,投资者自己也可以制定一套规则,比如定期用工资卡余额购买基金,发现指数点位比上次跌了10%,则购买的金额增加10%,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可以注意观察媒体报道的新基金的发行量指标,比如2005年中市场最低迷的时候,不少基金发行量只有五六个亿,比最低成立限额高不了多少,那如果现在新发基金又出现步履维艰的时候,也许就预示着市场底部近在眼前。

当然,现在市场资金存量远大于以前。

也许我们未必能看到3年前的那个数字了。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