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与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早产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及时终止妊娠是处理胎盘早破的原则。

结论提高对早产胎膜早破的治疗水平,可减少产妇及围生儿的病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治疗 及时终止妊娠是处理胎膜早破的原则。

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危急,处于休克状态,早产胎膜早破同时存在,但胎膜早破使早产的处理更为复杂化,恰当科学的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将是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关键。

收集我院近年住院的患者,并诊断为早产胎膜早破的孕产妇30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资料均来自我院2007年—2009年住院并确诊为早产胎膜早破患者30例。

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

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年龄32岁。

孕28周—30周8例,孕31周—34周18例,孕35周—36周4例。

2临床特点 2.1妊娠中晚期,突然发生腹部持续性疼痛。

伴有或不伴有阴道出血。

应积极补充血容量,及时输入新鲜血液,尽快改善患者状况。

胎盘早破一旦确诊,必须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法根据胎次、早剥的严重程度,胎儿宫内状况及宫口开大等情况而定。

2.2保胎治疗情况确诊入院后,按胎膜早破常规治疗,孕28—33+6周,予保胎治疗(口服多力玛5mg,每日3次和静脉滴注25%硫酸镁),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

孕34—37周予期待疗法。

所有病例同时注意观察体温,白细胞计数、CRP、胎心及羊水性状,出现异常随时终止妊娠

常规收焦阴道羊水测磷脂甘油(PG)值,估计胎肺成熟。

孕28—31+6周组,平均保胎10.6天,孕32—33+6周组平均保胎5.8天。

2.3分娩方式20例例经阴道分娩,剖宫产10例,剖宫产分娩的10例中,臀位3例,感染2例,胎儿3例,重度妊高征1例,双胎1例,34周者新生儿病死率显著高于34周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0),34周者窘迫综合征(RDS)明显增加,超过34周新生儿存活率有明显改善。

3讨论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指孕满28周而不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的病例,是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若消极等待,则继发感染可能造成母子不良结局,若积极干预,则因早产增加围生儿病死率

笔者的体会是:在严密监测体温、心率、血象的情况下,适当延长孕龄,促胎肺成熟,尽可能延至34周以后分娩,可望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及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