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患者血液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败血症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

了解引起败血症的原菌及其耐药特征,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从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临床送检的540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出111株细菌,对其在血液标本中的构成比和耐药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2007年12月到2009年12月自我院疑为败血症的540例血培养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111株。

1.2方法 标准采血程序进行采血,将血液分别注入需氧和厌氧树脂培养瓶中,置于BACTEC9050全自动血液培养仪中进行培养,仪器阳性报警后,取出阳性瓶,抽取培养瓶中的血液进行涂片和分离培养细菌生长出来之后,用复星公司FOUTUNEIMS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1.3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对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用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他啶来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两者的抑蓖环直径之差≥5mm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阳性

1.4质量控制 用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质控菌株进行质量控制。

2结果 2.1540例血培养标本细菌的构成比 540例血标本中共分离出111株细菌阳性率为20.5%,其革兰阴性杆菌72株,约占64.9%;革兰阳性球菌21株,约占18.9%;真菌18铢,约占16.2%。

2.2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345株大肠埃希菌和克伯菌雷属细菌中,18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产酶株占40%。

2.4革兰阳性球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技术的广泛开展,各种介入性的治疗方法和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加之院内感染呈上升趋势都为败血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败血症临床常见的危重病,其病原菌的构成随年代,地域不同而不同,及时了解本地域、本院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血液标本分离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约占分离菌的64.9%,这一结果与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逐渐取代阳性球菌成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报道相符。

但也有报道,血液培养中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这可能是不同地区之间引起败血症病原菌的构成比有所不同。

在革兰阴性菌中埃希菌属细菌分离率最高,其次为假单细菌细菌,而克雷伯菌属细菌也占据相当的比例,由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有40%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从而使细菌的而药性增强,而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并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能天然抵抗多种抗生素,因此这些细菌的感染给临术治疗带来了困难。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