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基金会:投资,还是不投资,这是一个问题

基金会通过投资理财实现资产增值保值,这在国外相当普遍,最有名的是诺贝尔基金会他们通过投资运作,使得资产不断增值,从而能够为每年诺贝尔奖得奖者发放丰厚的奖金。

下载论文网   国内基金会投资理财的意识相对滞后,据《2014基金会绿皮书》显示,虽然2009~2013年有投资行为基金会数量不断上升,但仍有70%以上的基金会进行资产保值增值

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共有4000多家基金会,总资产规模达到1500亿元。

但受限于制度、能力和舆论,基金会坐拥巨额资金却未敢放开手脚进行理财投资

投资界人士认为,如果通过各方努力,整个基金会行业的投资收益能够提高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能增加15亿元的慈善资源,作用非常巨大。

一些富有远见的基金会已经开始通过投资理财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们当中,有老牌的公募基金会,有新兴的非公募基金会,有的通过持续多年的投资理财获得丰厚的回报,有的在诞生之初就向业界展现出让人惊艳的投资理财能力。

那么,当前中国基金会理财现状如何,基金会投资理财行为受到怎样的制约,未来又将如何提升行业的投资理财能力?我们采访了顶尖的基金会、资深的从业者以及权威的高校学者,试图通过他们的探索和思考来解答上述问题。

他们的言行,或许将指明中国基金会的发展走向。

按商业逻辑,手持大量现金而不投资增值,简直就是犯罪;但按慈善逻辑,拿募集的善款投资,似乎也是犯罪。

对于公益基金会而言,投资,还是不投资,这是一个问题。

自1981年7月中国第一家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下称“儿基会”)成立后,国内公益基金会理财行为就已出现。

那时的理财跟现在不能相提并论。

上世纪***十年代,基金会理财形式很简单,主要是把钱存在银行赚利息,好在那十几年,银行的存款利率比较高。

据公开数据,儿基会的原始基金为800万元,如果把这笔钱存在银行,按照1982年6.84%的利率计算,存一年定期能拿到50多万元的利息。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些基金会已经不再满足于把钱存在银行里,他们购买债券、股票,甚至投资实业,希望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但受限于当时的政策、舆论等各种因素,这样的投资行为只能在台底下进行,基本不敢拿到台面上说。

有经历那段历程的从业者回忆,如果有哪家基金会胆敢宣称把善款拿去投资,不仅会引起社会的质疑,还有可能招来一顿臭骂。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正式出台,规定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这是一个相当开放的规定,意味着只要不违法违规,基金会投资理财行为基本上都被允许。

一些富有远见的基金会开始行动,包括青基会、真爱梦想、友成基金会等。

在实际操作层面,他们秉持不同的投资方法。

青基会通过理事会决议,委托专业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真爱梦想成立投资委员会,由理事会授权进行资产管理;友成基金会则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的投资运作。

虽然方法论各异,但上述几家基金会都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

根据他们的年报显示,2013年,青基会投资收益为2亿元,真爱梦想235万元,友成基金会接近151万元。

对于各个基金会而言,这些投资收益可以用来解决基金会的管理费用,可以运作公益项目,甚至可以再投资实现“钱生钱”。

但客观而言,基金会保值增值目前仍非主流。

按照基金会中心网编著的《2014基金会绿皮书》显示,虽然2009~2013年有投资行为基金会数量不断上升,然而占比仍然不高,有超过70%的基金会进行资产保值增值

换句话说,进行投资理财基金会还不到3成。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对于投资理财的话题,许多基金会表现得极为谨慎,他们愿意谈论行业的发展形势,却不愿涉及本机构投资理财行为

面对记者采访,他们大多婉拒,或者要求对核心信息进行弱化处理。

我们尊重慎言者,当然,我们更欢迎分享者。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2家知名基金会愿意分享他们投资理财故事。

青基会基金会投资探路者   如果要评选基金会理财明星,肯定少不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称“青基会”)。

这家在***年由团中央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投资

据公开资料显示,1989~2002的十多年间,青基会项目投资的净收益为3751万元。

青基会是最早开始投资基金会之一,但并不是唯一。

1988年出台的《基金会管理办法》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在基金利息等收入中开支。

这实质上要求基金会“零成本”运作,造成结果是基金会压力巨大。

有经历那段发展历程的从业者回忆,这倒逼一些基金会通过投资理财来获得运作经费。

事实上,相关的法规也允许这种行为

基金会管理办法》规定,基金会可以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也可以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但购买某个企业的股票额不得超过该企业股票总额的20%。

虽然有规定可以投资理财,但来自舆论的压力却不小。

要知道,把善款拿去投资理财这事儿,即便是在现在,公众也未必接受,更何况在20多年前。

当时基金会投资理财,大多悄悄进行,从来不敢张扬。

资深公益人徐永光曾经说过,“好像一提到基金会进行投资,公众就会觉得是‘挪用了善款’。

”   改变似乎从2004年开始。

当年6月,《基金会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规定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业界普遍认为,《条例》的出台为基金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为了让自己的资产管理更加规范,青基会在《条例》出台后,制定了本基金会资产管理条例,规定其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合法、谨慎、安全、有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