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防治

摘 要:猪链球菌病是有兽疫链球菌引起的临床多型性传染病,病菌经呼吸道、皮肤操作及口腔粘膜感染。表现为局部脓肿、关节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甚至败血症等不同症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5—11月发生较多。

关键词:流行病; 防治; 传染病。

1 流行病学  猪链球菌所致猪链球菌病在猪群的流行情况、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很大差别。美英等国的调查表明,发病率可以小于1%直至大于50%,但一般不超过5%,卫生条件差及存在并发感染时则导致发病率升高,中国的发病率虽五精确统计,但据认为在爆发时可超过50%,流行一般持续数周。  任何日龄的猪均可感染,但大多在4~12周龄的仔猪爆发流行,饲养条件极差,饲养户及猪场尤为严重。断奶及混群时期往往是发病高潮期。  引入带菌猪可导致全群发病带菌猪可不表现任何症状,也可能是病愈猪症状消失成为带菌者。关于带菌率、感染水平及发病情况至今未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带菌率并不能作为是否发病的指标,即使带菌率高达100%,该猪群的发病率也可能低于5%,但是发病情况与带菌率有相关性。母猪可能成为传染源,其子宫或产道可能带菌仔猪可在出生前或出生时经产道感染猪链球菌的入侵门户通常为口、鼻腔而后在扁桃体定居繁殖。可从亚临床带菌猪的鼻腔及生殖道检出该菌,已证实此种带菌传播疾病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应激可发猪链球菌二型感染,拥挤、通风不良、气候骤变、混群运输、免疫注射及混合感染均是应激因子,高密度的养猪场表现尤为明显。昆虫媒介在传播疾病方面可能发挥作用,家蝇可带二型菌5 d。老鼠可经口服或鼻腔人工感染,并可传染未接种鼠推测在鼠与猪之间可能发生疫病的自然传播,另外,牛、羊、马、猫和犬等单位都可以携带猪链球菌,并且有时也会引发疾病,这些动物在疾病传播中也可起作用。 论文网   人的感染是通过与病猪接触而传染上的,传染途径:经消化、呼吸道及伤口侵入人体而感染发病,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中国、泰国、奥地利等国有报道此菌致人脑膜炎症状,病人有的死亡,有的经治疗后,虽没有危及生命,但却导致永久性耳聋等后遗症,病人大多直接与猪或野猪有接触,且皮肤有伤口。2 症状  表现为多型性。急性败血型为体温升高到41~43℃,粪干硬,常有浆液性鼻涕,眼结膜潮红,流泪,部分猪行走不稳似醉酒状,有磨牙昏睡等神经症状,常在1~3 d内死亡,临死时口鼻流血。脑膜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猪,高热,便秘,流涕,神经症状典型,四肢不协调,转圈,磨牙,两后肢麻痹,用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状或昏迷。最急性者几小时或2 d内死亡。另外,还常见下颌淋巴结、皮肤脓肿型。还有成年猪染病表现增生性心内膜炎。3 剖检  急性者肝郁血,胆囊壁黄色胶样水肿,淋巴结出血,心内膜有出血点,脾肾肿大。胸腔、腹腔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渗出物。脑膜炎变化。关节炎型于关节内有黄色积液。4 诊断  临床上根据神经症状、关节炎、结合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5 防治  此病多集中在每年的7—10月,其余时间也有散发病例,因此应常年贯穿一般性综合防制措施。在疾病暴发季节,应采取紧急措施,建立和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建立必要的检疫制度,引进的猪只,须先经过隔离检疫观察14 d以上,无体温升高及临床症状的,方能与猪群合并饲养;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圈舍猪只不要过于拥挤等。严禁屠宰,食用病死生猪,防止人与病畜接触。每年注射链球菌苗2次。本病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很好。如青霉素每kg体质量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或每kg体质量用磺胺嘧啶0.1~0.2 g肌肉注射,2次/d。头孢噻吩、头孢氨苄等多种抗菌药作为注射用药,阿莫西林+磺胺五甲嘧啶、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等作为饲料添加预防给药。对同健康猪及疫区生猪投喂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对于皮肤或下颌淋巴结脓肿的病猪,若化脓成熟,可手术切开排脓,过氧化氢冲洗,吹入消炎粉,肌肉注射磺胺嘧啶1~2 d即可治愈。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4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毕业论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