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形态下的三网融合 媒介融合名词解释

关于媒介融合   三网融合媒介融合过程中的一种融合形态

媒介融合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

“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获取“任何想要的东西”,这是所有媒介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终极目标,由此带来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交融,形成了融合化的“大媒介产业形态

关于三网融合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产业形态,表现为内容生产网络传输、终端应用三个产业链环节之间的横向融合、纵向融合、交叉融合和系统融合,见左图。

表面上,三网融合只属于网络传输的横向融合,即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之间的融合,这是一种普遍的理解,但其实三网融合的范畴包括与传输网络相关的纵向融合、交叉融合和系统融合

三网融合媒介形态的特点   媒介融合导致媒介产业生产方式、角色分工、职能特性都发生了变化,把握住其变化规律,系统性的运用规律,成为各类媒体应对媒介融合的利器。

媒介融合形态媒介产业的变化特征如下:   1、规模化和差异化的内容生产   对规模化和差异化的同时追逐是媒介融合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

对于生产来说规模化意味着“合”,差异化意味着“分”,即媒介融合生产形态特征为“有合有分”。

所以在媒介融合时代,新旧媒体都需要通过差异化的大量内容生产及集成,向各种终端提供规模化的内容产品。

由此产生出内容集成商的角色。

2、多角色化和分工精细化形成对立统一的融合生产关系   融合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技术边界的模糊、产业边界的模糊实现资源的一体化运用,进而通过协同优势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这样在融合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两种相反状态的分工形态:一方面,产业链上各生产主体向关联领域渗透,每一个主体在产业链上的角色增多;另一方面,对分工的要求更加精细化。

也就是原来做内容的需要向网络终端的角色延伸;做网络的向内容终端延伸;做终端的向网络内容延伸。

3、产品或服务要具有“即时、即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性   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最大的桎梏在于线性传播与时间的冲突、静态接收与空间的冲突,信息的接收由此受到时空的限制,造成了非及时性和非便捷性。

而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的生命力就在于消弭了时空之间的界限,让消费者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得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所以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一个基本的生产和应用原则就是让内容适用于任何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即内容或服务的生产、集成、应用都要考虑如何交互、立体地最大化满足用户的需求。

4、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生产平台   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各类数字媒体终端成为分割了受众注意力的利器,因为数字媒体具有的即时、即地、主动、交互等便捷功能,天生具有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天分。

所以,传统媒体数字媒体领域的扩展是新技术造就的信息接受形态变化之下生产方式必然发生的变革,是传统媒体发展的一个必然朝向。

5、媒介产业链纵向上衍生出逆向生产功能   在媒介融合形态下,数字终端具有交互性和网络性,使得受众使用媒介的用途发生变化成为可能,即受众不仅通过终端媒介接收信息,还通过终端媒介创造信息、传播信息,每一个媒介终端都有可能成为内容生产的源头,并且通过连通的网络传递出去,由此,在媒介产业链的终端出现了逆向生产的功能。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区别于20世纪的内容生产的最大特征就是受众的互动参与,各种媒体内容生产构建让观众参与节目生产的渠道。

6、媒介产业链横向上衍生出物质生产功能   在内容产业规模化生产形态下,媒介产业内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产业空间拓展的需求,以及媒介产业对传媒依附性的增强,必然导致信息形态产业和物质形态产业之间寻找彼此的关联点,形成交结,将信息生产和物质生产融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增量空间。

媒介的功能由此发生了变革,不仅是原来的传播信息,最重要的是沟通消费者的物质需求。

因此各种媒体要依托内容生产大力开展电子商务。

7、以“数据库系统”   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生产技术平台上,0、1变量的数据成为贯通整个生产体系的唯一元素,即数据的普适性是媒介融合产业体系的一大特性,则系统性的利用数据成为融合形态下的媒介产业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资源,“数据库系统”成为媒介融合时代媒介产业的核心实体生产资源。

而这一“数据库系统”由面向生产和消费两大端口的两个子系统构成,一个为内容数据库,一个为消费者信息数据库。

及各类媒体一方面需要构建自己的内容数据库;另一方面,需要精准定位,明确目标受众,配合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平台,构建自己的消费者数据库,以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资源,与各种外部角色进行合作,实现良性开发和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告与传媒经济学系副主任/博士,著有《媒介融合――数字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