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泊砂场“填坑复垦”进行时_乌拉泊

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从80年代红火了近20多年的乌拉地区砂场将完成自己的最后使命,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

今年,乌鲁木齐将采取整顿矿产资源开发、设置地质灾害警示牌、复垦70公顷砂石场三项措施来提高矿政管理。

同时为了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今年年底,乌拉地区砂场将被全部关闭

乌鲁木齐这座美丽城市的大多数楼房、公路和桥梁所使用的沙石都来自乌拉地区砂场

正如硬币的正反面一样,乌拉地区砂场在为城市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效应。

乌拉地区砂场处于水源地,这里是乌鲁木齐市市民生活用水的一级水源保护地,对市民的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30多年的资源掠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被破坏的戈壁地貌      沿着国道314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和省道216南行至乌拉地区,沿途可以看见四周的戈壁上到处都是巨大的深坑,有的深坑下还有大型的重型机械。

每一个深坑附近就会有几个高高隆起的沙包,从远处看就好像是戈壁滩上耸起的“金字塔”,沙包有的是筛过的细沙,这些细沙将被用作建筑材料:还有大小不一的戈壁砾石堆成的沙包,这是砂场筛过沙后的废料。

这样的场景对于乌鲁木齐人来说似乎是再熟悉不过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样的场面持续很久了。

李吉仁乌拉地区强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的公司前身是这里唯一一家国有企业乌鲁木齐砂厂,尽管现在改制了,但这里的职工还是习惯叫他“李厂长”。

“李厂长”在这个砂场已经工作了18年,对这里的情况是如数家珍:“你看到的满目疮痍是多年采砂的结果。

”   上个世纪60年代乌鲁木齐市政府在这里有了第一家国有砂场,当时是人工筛沙,到了1976年,砂场引入了机械化,厂名正式为乌鲁木齐砂场

李吉仁介绍:“我们单位到现在仅退休职工就有165人,其中有很多是80多岁的老太太。

那个年代,作业基本上是人力,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筛沙子这样的重体力活,女同志完全能顶得住。

当时,城市的建设哪像现在这样迅速,所以整个乌拉地区也就我们一家单位,沙子的供应量也能保证城市建设的需要。

”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了,乌鲁木齐这座城市好像从冬眠中苏醒一样,每天都展现着新的面貌,乌鲁木齐砂场一家单位的沙石供应已经远远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乌拉地区出现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砂场,有“正规军”,还混杂了不少“游击队”。

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调查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大部分砂场剩余开采资源量已近枯竭。

今后,乌鲁木齐建筑用砂将主要来源周边托里乡区域15家砂场和长胜大队区域12家砂场,如果这27家砂场不能满足城市建设需要,将启动乌拉泊规划区的9000多亩后备规划资源地。

李吉仁介绍:“实际上,乌拉地区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用沙主采地,整个城市建设用沙一直延伸到了开发区那里,乌鲁木齐建筑行业60%以上的砂子都来自这里,石子则达到了80%,以前砂场留下的作业坑急需治理

”      辟新径治理砂场      早在2000年,乌鲁木齐市颁布实施的《乌鲁木齐市砂、石、粘土类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在水源地开采砂、石、粘土类矿产资源

按照这一规定,虽然有关部门多次对乌拉砂场进行过清理整顿,但效果并不明显。

乌拉水源地乌鲁木齐市市民生活用水的一级水源保护地。

为保护该水源地附近的生态环境,乌鲁木齐市政府出台文件,禁止和限制在水源地附近进行采砂以及与水源保护无关的任何建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传统的矿产资源“先开发后治理”模式,虽然较快速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但由此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政府部门决心下大力气整治砂场环境的原因,从乌鲁木齐去吐鲁番和南山风景区旅游的内地游客,在经过乌拉地区时,映入他们眼帘的不是秀美的草场和广袤的戈壁,而是一个个由砾石组成的“金字塔”和大大小小的深坑,大煞风景。

乌鲁木齐市政府2006年8月25日起施行《乌鲁木齐市砂场土地复星治理优惠办法》,一场规范有序的并且区别于以往治理方式的办法出台,这也标志着治理手段的成熟与完善。

目前,在省道乌坂公路驾校考试中心附近路段的一片砂场经过治理并已通过有关部门验收,这里已经没有了隆起的沙包废料堆和大沙坑了,平整的戈壁连着高速公路感觉上很协调,一些耐旱的植物在风中摇曳。

砂场远处有两个巨大的水泥制成的牌子,纪念两个项目工程。

一个是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2005年的专项治理项目,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招标,新疆华光地质勘察总公司承担,总项目经费300万元。

2006年完成勘察设计,当年8月11日开工,11月21日完工,用了83天完成堆填633168立方米,恢复治理土地面积447亩。

还有一个是由乌鲁木齐国资局组织,天山区矿业商会牵头,乌拉地区17家砂场出资120万元共同实施的治理项目。

2007年4月26日至6月5日用了40天时间,推平沙堆50万方,平整土地500亩,然后在推平的地上拉来黄土覆盖30厘米厚,撒上草籽实施绿化。

这是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在治理,一种是引入了国家的资金对于一些历史遗留的破坏地进行复垦,第二种则是一种创造性的方法,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牵头,各家相关企业出钱治理自己作业后留下的环境毁坏痕迹,这些方案得到了各相关企业的大力配合。

2008年,这种模式继续在运行,据乌拉泊矿业商会会长魏烈瑞介绍:当年,乌拉泊各砂场又联合出资雇请了21台挖掘机,在乌奎高速路附近治理了540多亩土地。

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国家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在来乌拉地区考察项目的落实情况时,了解到了新疆实施的第二种治理模式,对这种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目前砂场作业对环境的破坏是全国性的问题,但乌鲁木齐的创造性治理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

”      砂场关闭的争议声音      乌拉地区砂场将在2009年底全部关闭,各砂场的主人通过多种渠道获悉了这一消息,用乌拉泊矿业商会会长魏烈瑞的话说:“大家都在观望。

”   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为保障乌鲁木齐市城市建设砂石粘土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对全市后备砂场进行了规划选址。

目前初步选址已征求规划、水务、环保、草原等部门意见。

下一阶段,将对沙石粘土资源后备规划区进行勘查,对规划区内的新建矿山企业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加强矿山开采的环境治理及复垦力度。

目前,同乌拉地区沙石资源相匹配的地点是达坂城区域。

让各砂场老板持观望态度的原因有两个:他们只能被动接受政策的调整;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板说:“从2002年就说要全部关闭,喊到现在也没关闭,这不是简单说关就关的事情,中间太复杂了,牵扯的部门太多,规划、水务、环保、草原等等。

”   据了解,目前在乌拉地区生产经营的17家砂场中有少数几家表示:即便将来搬到达坂城区域经营权也不放弃,“就指望这个养活一大家子人呢。

”一个老板说。

但很多老板也对前景忧心忡忡,强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吉仁的话很有代表性:“乌拉地区离市区近,假如搬到达坂城,多了70公里的路程,这样一来沙石的成本肯定会上涨,建筑成本的增长可能又会拉动房价的提升。

”   对规划区内的新建矿山,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这是政府部门在将来的砂场运作的政策,对此,李厂长表示了忧虑:“假如将来砂场搬到达坂城区,盖厂房、打井、缴纳各种前期费用等等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我们肯定没有那个能力,我们可能随着乌拉砂场的整体关闭企业也关门。

”   乌拉泊矿业商会会长魏烈瑞说:“以前我们不重视环保,现在知道了,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已经成熟,完全应该继续沿用这个方式,砂场没必要今年年底关闭,毕竟这里的沙石资源远没有到枯竭的地步。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