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解红楼梦之三探春的锐意改革

翻开《红楼梦》第五十六回,讲的就是“敏探春兴利除弊”的故事。

下载论文网   毫无疑问,贾探春具有前瞻性的市场经济的头脑。

当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降,企业管理者的本能反应就是压缩成本。

于是减薪、裁员的现象闹得人心惶惶。

压缩成本也是贾探春实施改革的直接动因,但她在没有采取减薪和裁员的常规手法下,同样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成效,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土地承包制,首创贾探春      贾探春是如何实施改革的呢?   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把大田分成了小田;然后采取了包产到户的方式,把大观园分包给园中的老妈子们经营。

探春由此成了创建中国土地承包制的第一人。

这样一来,一个纯消费性的大观园,就被改造成了生产性的瓜果蔬菜种植园,捉襟见肘的贾府经济,由此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这场承包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就是贾府账房一年少支出400多两银子

另外还带来了很多好处:   一、园子的花花草草再没人乱踩了,开得一年比一年艳;   二、老妈妈们的牢骚也不挂在嘴边了,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了:   三、也不用请什么家政服务公司花冤枉钱了,省下来的钱可以发点奖金。

情报高手当数探春      通过以上的解读,我们对探春凤姐的管理有了截然不同的认识。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史无前例的改革重任只能由探春来完成,而作为管理大姐大的凤姐却想不到更做不到?   首先,文化差异――王熙凤与贾探春相比缺少的是文化。

王家好像不太重视女孩子读书,你看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文化水平都不高。

探春从小就被贾母送到私孰里和哥哥们一起识文断字,如果说贾宝玉是男孩当女孩养。

探春则是女孩当男孩养。

所以培养出的探春有文化,会思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

其次,目的不同――凤姐管理为私,探春改革为公。

凤姐感兴趣的只有钱与权,所以她的思想触角是不可能感知正在萌芽的新生事物的。

最后,性格迥然――   贾府为第三代奴才赖尚荣捐了个七品县令,赖家邀请东家来庆贺,请到凤姐时,她居然这样回复?有空我就来:来是空手的:来是带嘴的。

自然,这场喜酒探春也来了,可她一不占便宜,二不摆谱。

一个堂堂大小姐,与赖家的小丫头们嘻嘻哈哈地打成一片,在看似平淡的聊家常中,她捕捉到了一个敏锐的重要信息――赖大家的把自家花园承包给了专业户经营,一年到底得200两银子

探春不愧为敏探春,她一下想到自己家的园子不知比赖大家的大多少倍,如果也能包产到户,那人工费、管理费、水费、点灯熬油费(算电费吧)就可全省下来了,只用坐收租金就是一笔不小收入啊。

既开源又节流,那财政收入可就大了去了。

于是嗅觉灵敏、性格机智、行动果断的探春,利用她当政的机会,顺势推出了这个翻天覆地的改革

善于聆听,让她获得情报,于是,改革的创举、创意的先机由此发端。

由此可见,我们现代管理艺术中,聆听也是一门重要学问。

改革触及母亲地盘      《红楼梦》中夸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认为她是大观园中唯一敢作敢当,有谋有略的女中丈夫,拥有政治家的风范。

政治家往往具有大义灭亲的气魄,探春自然不会例外。

在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中,写的就是母女之间的矛盾自热化的故事。

当时探春她们正在喝茶聊天,忽然吴新登的媳妇前脚追着后脚跑来了,慌慌张张地告诉探春说,你的舅舅赵国基昨日死了,来领丧葬费。

探春先征询了一下李纨的意见。

厚道的李纨说:“前日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

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

”   探春的亲舅舅死了,按照袭人的例子给个四十两银子,这让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偏偏探春“大公无私”加“大义灭亲”,她认为领四十太多了,因为家里的死了人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赏多少,是不一样的。

探春翻箱倒柜地取出存档的资料,一翻看:家里给的都是二十两,外头的有给过四十两、还有一百两和六十两的。

给六十两是某某跨省把父母的灵柩迁过来,要花路费和人力成本:四十两的是要买一块坟地,所以多给了二十两

探春的亲舅舅死了,一不用买坟地,二不用迁坟地,自然就无特殊情况,探春就说:“给他二十两银子

”   这种事情弹性是很大的。

二十两是最低的,高的赏一百两的都有,当然给多的是有“缘故”的,但只要有心多给,何况探春手握行政和财政大权,没有“缘故”创造“缘故”也可以嘛。

然而探春却按最低标准给赵姨娘发放这笔钱。

很自然就出现了下面这一幕:   赵姨娘打上门来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你们都欺负我,把我头都踩到脚下了。

探春忙问谁敢欺负老娘,说出来要替母亲出出气。

赵姨娘就是我的亲闺女你拿我不当人,现在我熬到这么一大把年纪,含辛茹苦把你们拉扯大,现在竞连袭人都不如了。

探春是我闺女,打我的脸就是打你自己的脸。

平心而论,赵姨娘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的。

按照现在单位上的考评标准,赵姨娘的“工龄”也要比袭人长多了。

赵姨娘的话说就是“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最后得到的银子不但不比袭人多,反比袭人少一半,赵姨娘心中自然愤愤不平。

探春是怎么回答的呢?“母亲,我是按规章办事,给多少是有账可循的,我现在是代理CEO,不能带头破坏规矩啊,您得支持我啊。

”   而后她又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太太满心里都知道。

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

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呢,连姨娘也真没脸了!”说着说着两串晶莹的泪珠掉到地上。

赵姨娘正在气头上,才不相信眼泪呢,当下就把话顶回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

你现如今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

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

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

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后来平儿来了,传达凤姐的意思,说旧例虽是二十两,再添些也可以,但探春坚决维持“公道“,一分钱也不加,赵姨娘最终多一两也没领到。

(作者为中国品牌第一人、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