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机关公文种类之一:命令(令):应用文写作教材

命令(令)在诸文种中权威性最强,有关下级机关单位、个人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

语言要求严峻、精炼。

国务院以国发[2000]23号文件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九条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

下面我们依次讲授,这一期我们讲命令(令)。

《办法》规定,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命令(令)就其行文主体而言,使用限定极其严格,根据《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规定,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门首长、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首长具有发布命令的职权,除军事领导机关另有规定外,其他单位或个人用此文种,即为越权。

就其客体内容而言,均为极其重大事项,不然不足以用此文种

就其行文效力而言,命令(令)在诸文种中权威性最强,有关下级机关单位、个人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

就其规范体式而言,与一般公文不同处有二,一是不编入本机关公文发文序号,另行编写令号;二是文尾处不加盖机关印章而由首长签署。

此外,公文语言要求庄重、简洁、规范;命令(令)尤其如此,要求严峻、精炼,令的语言还要求模式化。

命令(令)的种类很多,如动员令、特赦令、戒严令、任免令等;但依《办法》而发的只有三种,即公布令、行政令和嘉奖令。

公布令是依照法律公布行政法规规章的令。

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

规章分为两种,一是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制定的,称部门规章;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称地方政府规章

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公布都是人们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公布令的标题为两个要素,即发文机关文种

正文大多篇段合一,其内容为公布对象,公布依据,现予公布及实施日期,发布不是以会议通过的形式而形成的行政法规规章时可省略公布依据一项。

行政令,用以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命令,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命令》。

行政令的标题为三个要素,即发文机关、事由(如发行新版人民币)、文种;其正文分三部分,一是首部,写有关情况、写施行该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目的,还可以写措施之意义或施行之依据;二是主文,即施行措施之具体内容;三是尾部,写相关内容,诸如该措施由什么机关执行,对本命令由什么机关解释等。

嘉奖令用以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命令,如《国务院对胜利粉碎劫机事件的民航杨继海机组的嘉奖令》。

嘉奖令的标题同行政令,为三个要素;其正文亦为三部分:首部写嘉奖缘由,即受嘉奖的事迹及其意义;主文为嘉奖事项,即奖励的具体内容;尾部是号召,即号召人们向受嘉奖人员学习。

以上讲授了命令(令),但细加分析命令与令是有所区别的,一是令的标题为二个要素,命令的标题为三个要素;二是令的内容单一,发布而已,命令的内容相对复杂,不仅要有命令内容,还要有相关政策;三是由第二个区别决定,令是篇段合一的结构,而命令多由多段文字组成,有的还要分条列项。

关于命令(令)应注意两点,一是对命令(令)要仔细阅读,认真领会。

例如《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有人(包括一些相关著作),因该命令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即认为该命令公布令;其实该命令行政令,阅读该命令时应认真领会令文中所传达的有关情况、相关政策等重要信息,以保证全面、正确执行。

二是工作中要慎重使用这一文种

首先是不具备行令权限的机关不要使用。

例如199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旅游服务部和XX市旅游事业管理局曾对长城饭店进行“通令嘉奖”,即属越权行令,原因是联合行文的两个单位既非国务院的所属部门,也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以无权行令;再者所行旨在嘉奖的“通令”,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军事公文文种,其功能为“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向部属宣布奖惩事宜(不包括授予荣誉称号)”;而该“通令”中发令机关与受嘉奖单位均非军事机关、受嘉奖事实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无关,故该“通令”行文无据,应引以为戒。

此外即使有权行令的机关,若非极其重大事项亦不应使用。

以“嘉奖”事项为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中规定:“关于‘命令’、‘决定’和通报三个文种用于奖励时如何加以区分的问题。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依据法律的规定和职权,根据奖励的性质、种类、级别、公示范围等具体情况,选择使用相应的文种

”由此可见,命令(令)虽然我们写作机会不多,但是对这一文种公文写作中的特别要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