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机制及衡量标准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中外跳跃式经济发展史实,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学派的理论工具,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机制为根本动力、以报酬递增机制为支点,培育和完善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自增强机制,实现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关键词:市场机制 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机制 自增强机制 报酬递增机制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是以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为基础,以市场机制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机制为调节手段,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配置,以及制度安排和政策结构的调适和创新,寻求区域经济、社会与自然的跳跃式协调发展,实现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机制的演进      从经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   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前,传统自由经营论一直是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和官方经济学,该学说认为,市场经济体系存在着一种自然秩序,并具有内在稳定性,可以保持资源充分利用,根本用不着政府干预。大危机的爆发表明,单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应运而生。凯恩斯主义认为,在自由放任情况下,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不能达到充分就业;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达到充分就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二战后,西方各国推行凯恩斯主义,使资本主义经济在战后出现了 “黄金时代”。但政府过度干预也产生了一些恶果,特别是“滞胀”问题甚为严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证明,单靠市场机制政府干预调节都不利于跳跃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克服各自不足,发挥各自的优势。   从单一计划调节机制到市场机制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难以调动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企业技术更新改造缓慢,增长方式粗放,发展动力不足。我国建国初期,推行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资金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使东西部差距逐步缩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了梯度开发战略,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更强调效率,投资重点转向东部沿海地区,致使东西部差距扩大;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东部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国家投资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但政府宏观调控并未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知识经济条件下,跳跃式区域经济调控机制发生了新变化,仅靠传统经济调控机制很难实现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从传统物质经济调节机制到知识经济调控机制   在传统物质经济条件下,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的实现,依赖于市场机制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仅靠市场机制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相结合是不够的,还应以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机制为动力,培育和建立有利于跳跃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自增强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实施了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政策,导致西部地区资源、资金、人才大量流失,而东部地区知识技术密集产业经济优势显著增强,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因此,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西部地区必须采取跳跃式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在继续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服务化和生态化的同时,加速发展知识技术密集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形态,培育和建立报酬递增机制,以便为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提供引擎。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机制的优化      在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实现机制中,市场机制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是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形式,是分工演进的基础和终极动力,其特点是自发性、盲目性、事后性和无序性,尤其是对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和不完全信息的调节失灵,使市场均衡增长率不能达到社会最优水平,区域经济一般均衡难以实现。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是一种自觉调节机制,具有顺市场调节与逆市场调节二重性质,是对市场调节的补充和完善,其目标是促进区域经济跳跃式协调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顺市场调节的主要方式是进行制度结构改革和政策工具创新,以便打破区域经济低水平循环,为跳跃式区域经济均衡实现提供一种报酬递增的正反馈机制。逆市场调节主要运用政策工具协调经济结构,抑制经济波动,消除市场经济增长率同社会最优增长率的偏差,克服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调节主要靠价格机制引导和经济利益刺激,促使生产要素在最优区域或产业聚集中通过“极化效应”和“协同效应”推动均衡分工水平非连续跃升,形成“发展极”或“增长中心”,并带动其它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这种模式的运用并不排斥政府的作用,政府作为制度供给和宏观调控的主体,通过制度结构和政策结构安排的调适与创新,能够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前提和保障,为跳跃式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推动区域经济从局部均衡向一般均衡水平演进。自增强机制是一个经济体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合力作用下随时间自发演进、自我强化的趋势,具有多态均衡、锁定和路径依赖性。报酬递增机制是知识技术密集产业超速发展的重要机制,决定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方向。   传统物质经济是一种资源消耗型经济,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总是偏离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较远,一方面采取均衡发展战略,忽视经济总体效率;另一方面采取梯度开发战略,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更新改造慢,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经济效率低下,甚至有增长而无发展。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技术集约型经济,也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人才、知识、技术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发达地区的人才、知识、技术等稀缺要素存量大,创新能力强,要素收益率高,“极化效应”超过“扩散效应”,将加剧两极分化。   实现跳跃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对跳跃式区域发展机制进行动态协调。既要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和报酬递增机制,又要完善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自增强机制,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促使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的自增强机制不断完善,实现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