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外科诊疗

【关键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诊断治疗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十分常见,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一位,据文献报道发病率约为1/5000,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

但亦有部分婴儿或儿童,成人极少见。

此症类型繁多,治疗方法各异,常伴有其他发育方面畸形,因而死亡率较高,手术效果欠佳,术后常遗留排便功能障碍。

近年来,根据畸形的类型以及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年龄和方法,提高了手术疗效,降低了死亡率。

临床表现 直肠肛门畸形临床上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低位肠梗阻

1.直肠肛门闭锁患儿出生后无胎便排出,呕吐、腹胀而常以急诊求治。

频繁呕吐,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或混有胎便,数日后呕吐粪便样物。

腹胀,早期全腹膨隆,可闻及肠鸣音。

数日后,因梗阻而肠道积气,扩张肥厚,且有大量液体渗入腹腔,故腹胀如鼓,腹壁红肿,并向会阴部扩散,且伴有腹壁静脉怒张。

全腹叩诊鼓音,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可消失。

患儿脱水,电解质失衡,表现为前囟凹陷,眼窝下陷,皮肤干燥而有皱褶,可伴酸中毒。

如不及时治疗,很快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2.直肠肛门畸形并瘘此类患儿表现为部分性肠梗阻

如瘘口宽大,则早期无特殊表现。

3.局部检查其体征随各种类型而异。

(1)直肠肛门狭窄:肛门存在,但直径仅2~3mm,无法进行手指肛门检查。

(2)膜式闭锁:无肛,肛穴处有肛膜,呈紫黑色(因胎便贮存在肛膜上),加腹压时可见肛膜向外突出,且有冲动感。

(3)直肠肛门闭锁:无肛,肛穴处有色素沉着,有陷窝,窝中心有小嵴,肛窝大小不一,大者容一指尖,周围皮肤有皱纹,当刺激臀部或会阴部皮肤时,肛穴皮肤呈向心性收缩,内陷或出现皱褶。

(4)直肠闭锁肛门外观正常,无胎便,肛查时可触及肛门上数厘米处通过受阻,此病例很少见。

(5)直肠会阴瘘:瘘口宽大者会阴部的瘘口似肛门,但仔细检查,瘘口位置偏离肛穴,无正常的肛柱及肛窦。

若瘘口小而细长,则可通向阴囊部,并可见串球状黑色物,此为胎便存留于瘘管中。

若将探针插入瘘口,再以手指触膜肛穴部探针,以此可估计直肠盲端与皮肤的距离。

此外,会阴瘘可分为2种:瘘口距肛穴lcm以上,称远位瘘;距肛穴0.5~1cm,则为近位瘘。

(6)异位肛门肛门位置虽偏离肛穴,但肛柱、肛窦俱全,此类肛门开口往往偏离肛门括约肌中心。

(7)直肠舟状窝瘘:无肛,粪便自处女膜外舟状窝处排出,肛穴存在,无冲动感,探针探人时直肠盲端距皮肤有相当距离。

(8)直肠阴道瘘:无肛,亦无瘘口,粪便自处女膜内阴道处排出。

肛穴存在,无冲动。

(9)直肠泌尿系瘘:无肛,亦无瘘口,尿液混有胎便或见尿道口污染胎便。

若为尿道瘘,则先排混有胎便的浑浊尿,后排清亮尿;若为膀胱瘘,则全部尿液均混有粪便

肛穴存在,有色素沉着,刺激臀部时肛穴部有收缩,但腹压增加时局部无冲动感。

(10)一穴肛(见泄殖腔畸形)。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病史:生后无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

呕吐、腹胀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