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肝素CRRT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作者:陈彦茹,陈念嫦,郑小燕。

【关键词】 肝移植

[摘 要] 对13例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进行床边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58例次,通过严密的监测和悉心的护理,顺利完成了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肝移植;无肝素;CRRT治疗护理

肝移植术后患者常伴凝血机制紊乱,加上手术创伤大、血管吻合多,易发生溶血和出血[1],不宜搬动。因此,本中心对13例肝移植术后ARF患者进行床边日间无肝素CRRT治疗,现将过程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肝移植术后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45岁~71岁。5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2例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6例锁骨下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使用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AV600S聚砜膜血滤器,百特BM25CRRT机,置换量2.0 L/h~4 L/h,血流量120 ml/min~220 ml/min,透析时间6 h~11 h,治疗全过程不使用抗凝剂。

2 护理

2.1 血滤器管路的安装及预冲。

按要求和说明安装妥当,用0.9%灭菌生理盐水500 ml预冲血滤器管路,排净滤器、管道中的空气,使管道及透析器充满无菌盐水,预冲完毕,管路动脉端连接动脉,20%人血白蛋白50 ml加入0.9%灭菌生理盐水50 ml连接于泵前小管,启动血泵以80 ml/min的速度引血,当血液到达静脉陷阱立即将管路静脉端连接静脉。使白蛋白溶液先于血液进入血滤器,使蛋白涂布中空纤维膜表面,提高透析器的相容性,从而降低血滤器内发生凝血几率,减少治疗过程盐水冲洗血滤器的次数[2],治疗中较多量生理盐水冲入,一方面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胸闷等临床症状;另一方面,对有严重水潴留患者超滤效果不理想。

2.2 治疗过程的监测及护理

2.2.1 保持体外循环的通畅。

建立可靠的血管通路,采用静脉留置导管,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减少外周阻力,妥善固定管路,避免受压,引血前仔细检查各夹子是否处于开放状态,减少机器报警。因反复的报警停机,血泵停止转动,容易导致血液在管道、滤器凝血,缩短滤器寿命,影响治疗效果。

2.2.2 预防感染。

肝移植患者行CRRT治疗时,应密切注意减少感染的发生,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移植患者术后为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需使用免疫抑制剂,致使机体免疫能力急剧下降,从而易发生感染;二是在CRRT时,由于体外循环的建立、大量置换液和透析液的配制以及置换液及滤出液袋不断更换,大大增加了感染机会,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制度进行操作。

2.2.3 降低血液黏滞度减少凝血的发生。

采用前稀释法补充置换液,治疗过程中用0.9%生理盐水100 ml冲洗血滤器,以降低血液黏滞度,而且应尽可能避免输血、白蛋白、脂肪乳剂、高张盐水、高渗糖,以免造成凝血

2.2.4 密切监护病情变化。

肝移植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不平稳,在行CRRT应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监测中心静脉压及电解质变化,随时调整超滤量及置换液的配方。

5 次访问